第十一章 “歹鬼们都红眼了!”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刘秉荣 本章:第十一章 “歹鬼们都红眼了!”

    1928年2月20日,贺龙、周逸群、贺锦斋、卢冬生、李良耀、黄鳌等十余人,从焦山河动身,踏上了去湘西的征途。一路之上,晓行夜宿,渴饮饥餐。这一日到了临澧县内,走到一个叫毛笔街的地方,看看天色过午,几个人觉得腹中饥饿,进镇之后,看到路边有个小饭馆,竹竿上悬挂着一个飘带几,上写“酒家”二字。

    贺锦斋说:“咱们进去吃点饭吧。”

    大家都同意,十几个人掀帘进了酒馆,酒馆不大,却很干净,店堂当中拢着一盆炭火,屋内热烘烘的。掌柜的见这来人穿着打扮不凡,便上前笑问道:“几位爷想吃点什么?”

    贺锦斋说:“有什么现成的只管拿来。我们还要赶路。”

    掌柜的忙说: “几位爷请等,饭菜少时便好。几位爷要不要烫点儿酒。”

    黄鳌说:“有什么好酒?”

    掌柜的说:“有上等的酒鬼,这酒是多年的陈酿,到口香。”

    黄鳌说:“来上一斤。”

    掌柜的答着,吩咐伙计们伺候。工夫不大,饭菜就端上来了,四大盘,一盘酱牛肉,一盘酱猪肝,一盘红烧鲤鱼,一盘炒素菜。还有一大盆白米饭,一斤酒鬼。

    贺龙对掌柜的说:“有猪耳朵么?”

    掌柜的答道:“有。”

    贺龙说:“只管拿来。”

    原来,贺龙极喜欢吃猪耳朵,到后来,他被“四人帮”迫害之际,想吃猪耳朵都没有,那凄惨之情,真是令人可叹。几个人正在吃饭之际,就听外面街上传来了乱糟糟的脚步声,贺龙等立时一怔,那手也都握住了枪,就在这时,门帘一挑,进来十几个兵,一个个都是荷枪实弹,为首的30出头。贺龙正要动手,只见那打头的军官,冲着贺龙毕恭毕敬地施了一礼,贺龙一看,不认识这人,便问道:“你为什么冲我敬礼?”那军官恭恭敬敬地说:“禀报总指挥,我叫冯子模,当年总指挥在澧州为镇守使时,我是总指挥手下的一个班长,如今,我在临澧县团防警备大队当大队长。”

    贺龙淡淡一笑说:“看来你是来抓我的?”

    冯子模说:“小的不敢,小的今日能见到总指挥,心里头高兴的不得了。小的前来,是来保护总指挥的。”

    贺龙见他一脸诚实,知道他是真心实意。便说:“你们还没吃饭吧,一起吃吧。”

    说着吩咐掌柜的又添了十几个人的饭。当下,冯子模坐在了贺龙身边,对贺龙说:“总指挥,我今天前来,一来是看望总指挥,二来是向军长报个信儿,总指挥往湘西行走之事,南京、武汉都传下了紧急通令,命令沿途各部队严加盘查,说捉到总指挥,赏大洋10万,许多歹鬼们都红眼了。”

    贺龙笑道:“如此看来,我这脑袋成金铸的了。”

    冯子模说:“总指挥还是小心为好。”

    不一会儿,大家吃完了饭,贺龙等人要继续前行,冯子模说:“军长,是不是歇息一夜,明日再走?”

    贺龙说:“不用了,我们今天还要多赶几步路。”

    冯子模见贺龙不留,一直把贺龙等人送出老远,分手时,冯子模说:“总指挥如有用我的时候,我一定前往。”

    贺龙与其握手而别。

    贺龙一行继续前行时,发现那些平时没住敌兵之处,也都住满了敌兵。

    原来,贺龙到达洪湖的消息传出,又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南京国民政府即下了道通令,要各处军警严拿“匪首”贺龙。所以,沿途敌军处处设卡盘查。贺龙等为避开这些军警,只得绕路而行。而贺龙的一些旧部,闻贺龙赴湘西,也想见贺龙。而贺龙又难以分辨这些人的真伪,如此也给他带来许多麻烦。

    贺龙一行数人,告别了冯子模,离开了临澧县毛笔街,取道石门,行程匆匆。月上东山之际,到了石门县的蒙泉乡,贺龙等为甚要到蒙泉乡,原来,这一带有支革命力量,是张海清的哥哥张海涛。张海清的公开职务是团总,暗里是共产党员。张海涛随贺龙从上海到武汉后,贺龙即让张海涛先到石门,与其兄联络,发展队伍。

    张海涛回乡后的公开身份是蒙泉乡山货店的掌柜。山货店收些桐油、茶 叶、兽皮之类的山货,这不过是摆设,掩人耳目而已。

    石门县是湘西较偏僻的县。“马日事变”后,石门也和其他县一样,革命遭到了很大的损失。1927年7月,省委派伍伯显(原名伍经忠)回到石门,成立了县委,恢复了党组织。县委成员除伍伯显外,还有盛联熊、陈奇谟、曾庆轩、袁任远等。时袁任远已为慈利县当局通缉,遂改名袁思贤。1928年1月,湖南省常德地委派张仲平到了石门,召集会议,布置年关暴动。年关暴动首先在距县城15里的新关区发动,烧掉了大恶霸上官嗣西的房子,杀死地主熊和清。继而石门北乡的皂市、磨市等地亦相继发动。由于农民武装刚刚组织,既无枪支,又未经过训练,当反动武装镇压之际,一下子被打散了,共产党员杨绍绪等牺牲。石门县党组织掌握的团防大队大队长罗效之叛变投敌,县团防局局长袁蔚青被杀害。暴动转入了低潮。由暴动而起的农民武装只得分散活动。张海清的哥哥张海涛亦被杀害,张海清也惨遭敌毒手,贺龙等人尚不知晓。

    贺龙等到达蒙泉乡时,已二更多了,又是云遮月的天气,朦朦胧胧,削鼻子刮脸的西北风飕飕地刮着。看看到了蒙泉乡的村边儿,贺锦斋指着树影朦胧的村子对众人说:“张海涛曾捎信说,他家就住在村东头大榕树下,你们先在外边等着,我去看看。”

    黄鳌也说要去。原来,他俩都同张海涛见过面儿。当下,二人便悄悄地来到村边,哎呀,这村中可真静啊,静得一点儿声音都没有。贺锦斋心中纳闷儿,黄鳌心中也纳闷儿。可二人谁也没吱声。二人走到张海涛山货铺前,见大门掩着,贺锦斋上前轻轻地拍了拍门,没有动静。这时,俩人嘴上不说,心里可都嘀咕开了。嘀咕什么?这地方准是出事了。正在这时,忽听“噌”的一声,一个东西来到二人跟前,把二人吓了一跳,定睛看时,原来是只大花猫。那猫在他们脚下咪咪地叫了几声,跑开了,贺锦斋小声对黄鳌说:“海涛一定出事了。”

    黄鳌没有答话,两眼却直直地盯着对面的墙壁。他看什么?原来,那里贴着一张纸,黄鳌走过去,借着朦胧的月光上下这么一看,便急忙到贺锦斋身边儿,扯起贺锦斋就走,弄得贺锦斋直眉瞪眼,不知究竟,出了村口,黄鳌说:“张海涛、张海清都被剿共队杀了,那墙上贴的是布告,说他们通匪。”

    贺锦斋说:“看来这里出了问题,咱们赶快离开。”

    于是,二人急忙离开蒙泉乡,见到贺龙等人,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贺龙说:“看来,今夜咱们要铺天盖地了。”

    黄鳌说:“咱们往前再走走,找个背风的地方歇一夜吧。”

    大家都同意,便趁着月色向前走,又走了约摸一个时辰,见到一座土地庙,庙不大,门窗都已经没了,众人进了庙,庙里没有僧人。贺锦斋见抱柱联文写着:无僧风扫地,缺烛月为灯。便道:“这是个无僧的庙。”

    在庙的殿房一角放有一堆芦苇,贺龙对大家说:“咱们把苇子铺开,靠着苇子,还能暖暖和和地睡一夜。”

    大家都同意,便七手八脚地扒个窝儿,靠着苇子,还挺暖和。众人中午在路上吃了点饭,原打算在蒙泉乡食宿,没料到张海涛出了事,如今又折腾了多半夜,晚饭也没着落,一个个都饿得前心贴后心。贺锦斋说:“我那马袋子里还有些糍粑。”

    糍粑是糯米做的,大小跟北方的饽饽差不多。

    贺龙说:“快拿些来喂肚 子。”

    贺锦斋便把糍粑拿了来,糍粑不多,一人分了一块,天气冷,糍粑冰牙根儿,由于肚饿,谁也顾不得许多,黄鳌一边吃着一边说:“贺总,你这总指挥,当年指挥千军万马,今日竟吃这干糍粑,睡起苇草窝了,没想到吧?”

    贺龙笑道:“南昌起义之时,我就向党保证了,我说张发奎无用,怕失败,我不怕,不怕脱掉皮靴穿草鞋,失败了我上山。”

    黄鳌赞叹:“贺总,你可真是共产党里好样的。”

    赶了一天路,大家都很疲劳,虽然在这芦苇堆,还是很快就睡着了。

    金鸡三唱,贺龙醒了,他起身四下一看,只见天阴沉着,北风飕飕地刮着,旷野中没有行人的影子,只有枯草在冷风中抖着,这时,贺锦斋走到他的身边,说:“总指挥,看来蒙泉乡是不能留了,我们到石门县城找罗效之吧,他明在团防队当大队长,暗里是我们党石门县军事部长。”

    贺龙同意,于是,众人又起身上路,直奔石门县城。天亮之时,众人到了一个小镇,进镇之后,见到一家饭铺子,由于饥肠难挨,李良耀提议吃点东西,大家赞同,便掀帘进屋。掌柜的刚刚起身不久,正在笼火,看见来了几位客人,立时迎上道:“各位吃点什么?”

    李良耀说:“随便吧,我们吃了还要赶路。”

    掌柜的说:“小店小本生意,也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豆花和烧饼。”一边说着,那双小眼儿却不住地在几个人身上扫来扫去。

    贺锦斋说:“行,有甚就吃甚。”

    掌柜的答着进了屋,贺龙对贺锦斋说:“这个掌柜的对我们留了意。”

    黄鳌说:“我出去看看。”

    说着便出了门,在门口脚还没站稳,只见一人迎面而来,那人同黄鳌打了个照面儿,不由得停住脚步,先是一怔,接着说道:“你不是黄鳌吗?” 那人正要往下说,见有人来,话就咽回去了。黄鳌也认出了这个人,刚要开口,来人把头一摇,黄鳌会意,等过路人走后,那人才把黄鳌拉到墙角儿。

    这人是谁?他和黄鳌是怎个关系?原来,此人叫宋人杰,是石门县立小学的教员,也是中共石门县委委员。贺锦斋、黄鳌率游击队在荆江两岸活动时,彼此都有往来。

    宋人杰把黄鳌拉到了外边,低声说:“石门县委前几天遭敌破坏,军事部长罗效之投了敌,要和民团一道抓贺龙,立功领赏,这是前天晚上我表弟告诉我的消息。”

    黄鳌说:“你表弟做甚?”

    宋人杰说:“是石门县挨户团的一个小队长。”

    黄鳌说:“贺龙就在里边吃饭,你要见他么?”

    宋人杰一听,自然十分高兴,黄鳌便把宋人杰带进了饭铺,小声向贺龙等人介绍了宋人杰。宋人杰紧紧地握着贺龙的手压低声音说:“总指挥,让我跟你们一起干吧。”

    贺龙也小声说:“半年后,我带队伍来接你。”

    宋人杰又小声说:“总指挥,你们赶快离开这里,石门县委已遭敌破坏,县委书记遇害,军事部长罗效之叛变,正奉命四下布卡,要抓你们哩。”

    就在这时,掌柜的端饭进来,宋人杰不说话了,掌柜的把饭摆好,却不肯离去,而是走到贺龙身边,对贺龙说:“如果我没认错的话,你一定是贺镇守使了。”

    贺龙一怔,说道:“你是……”

    掌柜的说:“我叫李本山,当年在澧州做过生意,所以认识镇守使,镇守使快离开这里吧,清乡团正要抓你哩。”

    贺龙说:“那要多谢你啦。”

    李本山又取出十几斤大饼,对贺龙说:“镇守使,这点干粮,你们路上带着吃吧。”又道,“石门通桑植的大道,都有清乡团和军队守着,他们要捉你发大财哩。”

    贺龙笑道:“我快成唐僧肉了,都想抓我发大财,”他哼了一声说,“他们就不怕丢脑袋。”

    周逸群笑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白花花的10万大洋的悬赏,自然不要命了。”

    于是,贺龙等人告别了掌柜的和宋人杰,走小路、穿荒滩,继续前行。


如果您喜欢,请把《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动纪实》,方便以后阅读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动纪实第十一章 “歹鬼们都红眼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动纪实第十一章 “歹鬼们都红眼了!”并对洪湖血浪·湘鄂西暴动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