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

    1966年4月10日,以中共中央文件名义印发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文革”紧锣密鼓声,震撼着华夏大地。

    这时,胡乔木在杭州疗养。毛泽东也正在杭州:1966年4月16日至26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为发动“文革”作准备。

    也就在这时,一班“笔杆子”聚集在上海锦江饭店后楼,忙于起草《五·一六通知》。

    起草小组名义上由陈伯达、康生、江青主持。由于陈、康要在杭州出席政治局常委扩大,起草工作实际上由江青主持。“秀才”张春桥、吴冷西、王力、关锋、戚本禹、尹达、穆欣、陈亚丁等为起草小组成员——再也没有胡乔木的份。

    最为忙碌的要算江青的心腹张春桥了。《通知》每改一稿,张春桥便派人直送杭州毛泽东。毛泽东作了修改,又派人直送上海张春桥。随着《五·一六通知》的下达,“文革”正式揭幕了,中国大地掀起了大字报狂潮。

    毛泽东仍在杭州,遥控着北京的“运动”。就在毛泽东如此忙碌的时刻,胡乔木求见毛泽东。因为胡乔木已经接到通知,要他回北京,参加“运动”。他预感着不祥。知道毛泽东也在杭州,希望见一次,谈谈心里话。

    往昔,作为毛泽东的政治秘书,胡乔木见毛泽东是很容易的。只消打个电话,写张条子,就能见到。如今不比往昔。胡乔木求见,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未见答覆。

    不予答覆,也许意味着毛泽东不见他了。于是,胡乔木打点行装,与夫人谷羽以及秘书、警卫坐一辆小轿车,怅然离开杭州,前往上海,计划由上海回北京。

    轿车刚刚抵达上海,忽地从杭州打来电话,说是毛泽东要接见胡乔木。

    急匆匆,轿车掉头,又从上海重返杭州。

    急匆匆地回去,急匆匆地见面,见面时胡乔木思路全乱了,原本要向毛泽东诉说的一些话,都没有说出来。

    毛泽东对他说的话,也很简单:“你回到北京,少说话,多看看,多了解情况。”

    就这样,简短地见了一面,毛泽东就去忙别的事情去了。

    胡乔木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跟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

    此后,当毛泽东回到北京,虽然胡乔木曾希望求见毛泽东,却被江青挡驾了。

    作为毛泽东多年的政治秘书,胡乔木毕竟对毛泽东充满感情。虽说他这一生不知跟毛泽东见过多少次,但这最后一次谈话实在令人太遗憾了。此后,他多次跟家里人说起:“我最后那次见主席,怎么会把要讲的话都忘了讲呢!”

    这遗憾,永远不可弥补。

    自从这一次与毛泽东诀别之后,他的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一职也就画上了句号——虽说自从他1961年8月向毛泽东请长期病假以来,政治秘书一职已名存实亡。通常,总是说他担任毛泽东秘书二十五年,即从1941年2月至1966年6月。实际上是二十年,即从1941年2月至1961年8月。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