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起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1949年1月31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北平二十多万国民党部队在百万解放军围困下陷于绝境,傅作义将军决定率部起义,这一天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向国内外发布北平解放的新闻,落在胡乔木头上。他奋笔写下《北平解放》新闻稿,经毛泽东改定,当时由新华社发出。

    这一新闻稿一千五百多字,毛泽东改了近二十处,现照原文摘录若干于下。凡毛泽东增写之处,下面标以横线:

    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二百余万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告解放。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原有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其军事机构大约二十万人左右据守)的北平,乃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这个事实的发生,是人民解放军的十分强大,所向无敌,国民党(反动军队中的广大)官兵(战意消沉),不愿再作毫无出路的抵抗,和(北平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真正民主和平的结果。北平的国民党主力(现)已开至城外指定地点,人民解放军定于(本)日(开始)入城(接防)。在知道了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入北平之后,北平的工人、学生、市民连忙热闹非凡地筹备着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因国民党全部出城之一再延期而感觉不耐。人民解放军即将和平(地开入北平)的(消息),使这个古城突然恢复了青春的活力,(从1月23日)起物价顿然下降。街道上重新拥挤着欢天喜地的行人,他们到处探听着解放军入城的确实日期,询问着和传说着解放军和共产党的宣传品的内容。……

    从《北平解放》这一新闻,可以看出,胡乔木一改政论的严肃笔调,显得活泼。

    就在发出这一新闻的翌日,新华社又发出了评论《国民党怎样看北平和平解放》。此文也是一千五百多字,由毛泽东写了一千三百来字,由胡乔木写了开头的一小段。可以看得出,毛泽东和胡乔木配合默契,切切磋磋,无分你我。

    1949年3月5日下午三时半,西柏坡村那座由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建造的长方形职工食堂里,七十来人坐在长凳上。毛泽东主持会议,宣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周恩来向大会报告出席人数。他宣布了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委员三十四人名单,又宣布了候补中央委员十九人名单,接着,他宣布了列席会议的十二人名单:

    “李井泉、杨尚昆、傅锺、罗迈(即李维汉)、李涛、胡乔木、安子文、杨立三、陈刚、刘少文、高文华、廖鲁言。”

    虽说作为毛泽东秘书,胡乔木曾列席中共中央许多会议,但那只作为工作人员列席。这一回,作为中宣部副部长,他是正式的列席代表,在大会上作了新闻工作的发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很重要的一次会议,为中共夺取全国政权作准备。开幕那天,毛泽东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闭幕那天(3月13日),毛泽东又作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报告。

    毛泽东精辟地指出: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打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2日,新华社发出新闻《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这样的新闻稿,也就是后来中共每次召开中央全会所发表的公报。这篇新闻稿,是由胡乔木起草的,全文一千五百字,内中五百来字是毛泽东在审阅时所加。

    毛泽东所加的文字,主要在一头一尾。开头,他加了一段关于会议的概况。末尾,他加了一段颇为重要的论断:

    全会认为:中国的经济遗产虽然是落后的,但是中国人民是勇敢而勤劳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加上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的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线的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成功的。对于中国经济复兴的悲观论点,没有任何的根据。

    当胡乔木随着毛泽东去开七届二中全会时,咔嚓一声,一位记者拍下了他俩的合影。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两人正忙于走路,是记者抢拍的。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这帧照片竟是现今能够找到的他和毛泽东的很少的几帧合影之一!

    在胡乔木晚年,他曾不无遗憾地说:“那时候,我从未想到该和主席拍张合影!”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方便以后阅读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起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起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并对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