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三):“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华杉 本章: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三):“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4. 隘形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隘”,就是狭隘。“隘形”,曹操注:“隘形者,两山之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两边高山,中间有谷,我若占了,敌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进来,我守住谷口,他就没法攻击我。

    遇到这种地形,如果我军先到,“必盈之以待敌”。盈,就是满,像把水装满一样,兵力部署要把山谷填满。怎么填满呢?就是两头都要布阵。曹操说“前齐隘口”,阵地与隘口平齐。隘形一前一后有两个口,两个口都要与隘口平齐布阵,这样敌人才进不来。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如果敌人先占了隘形,盈之以待我,那就别去。如果他只占了一头,或者没占隘口,那咱们就攻进去。因为如果他没有把守两头,他就没有地利,胜败就取决于敌我双方,而不取决于地形了。

    前面我们学过韩信破赵之战,赵军没有守井陉口,韩信就大摇大摆通过了。

    5. 险形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险形”,就是险要的地形,易守难攻之地。我们如果先到达,就占领高处、阳面以等敌人来。这是要先抢占制高点。

    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如果制高点被敌人占了,咱们就不打了,撤。

    杜牧注:“险者,山峻谷深,非人力所能作为,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人先据之,不可以争,则当引去。阳者,南面之地,恐敌人持久,我居阴而生疾也。若于崤渑(miǎn)而遇敌,则先据北山,此乃是面阴而背阳也。高、阳二者,止可舍阳而就高,不可舍高而就阳。孙子乃统而言之也。”<bdo>http://www.99lib?net</bdo>

    敌人占了险要地形,不是人力能攻下的。明摆着打不过,咱们就不要打,引兵撤退。咱们撤退,他若来追,他就离开了险要地利,我们就可以设伏兵打他。他若不来追,那就让他自己在那山上待着吧,咱们回家了。

    曹操注:“地形险隘,尤不可致于人。”碰到又险又隘的地形,尤其不能去攻打。

    李靖说,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一句:“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我摆好战场等你来打,你摆的战场我不去。

    杜牧的注还有内容,占阳面,是怕敌人持久,我们如果驻军在阴面,容易生病。但是如果碰到崤渑这样的地形,就要占北山,是阴坡,因为没有阳坡给你占。所以高和阳,如果不能兼得,舍阳而取高,不能舍高而取阳。孙子是统而言之,你不要看见只有阴坡没有阳坡,就不会了。

    6. 远形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远形”,指敌我相距较远。敌我相距较远,兵力又相当,则不宜主动挑战。

    杜牧注解说,比如我与敌垒相距三十里,如果我们去攻打敌营,走了三十里大家都累了,是我劳敌佚。如果等他们来挑战,我们就以逸待劳了。

    如果你一定要战怎么办呢,杜牧说:“欲必战者,则移相近也。”你就把军营往前移。

    杜牧这是自己想象,孙子没给这解决方案。他只是原则性地讲远形特点,具体解决方案,只有上了战场才知道,每一地、每一战都不一样。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这就是六形,地形之道,是将领的至关重要的重大责任,不能不知道。

    打仗,我们都愿意鼓起必胜的信心。但对于将领来说,“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知道自己失了先机,丢了地利,就不要打。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会失败,盲目去打。诸葛亮的中国梦,就是统一中国,所以他明知自己国力不如魏国,还是矢志不渝,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但每次他一旦看见胜机已失,马上撤兵回家。

    世上没有“必胜”这回事,我们要追求的,是“不败”。


如果您喜欢,请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方便以后阅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三):“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三):“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并对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