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全,所以害死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华杉 本章:兵法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全,所以害死人!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莫追,此用兵之法也。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敌人在高处,不可仰攻。敌人从山丘上下来,不可逆袭。

    如果你仰攻,地势不便,有劲使不出,还容易有檑木滚石砸下来。

    如果敌人背靠山丘冲下来,占了地利,没有后顾之忧,自高趋下,气势又顺,力量加倍,就不要逆击,把他引到平地再战。

    战例是前面学过的,赵奢与秦军作战,离地五十里扎营。军士许历建议说:“先占北山者胜。”赵军占了北山地利。秦军来,争山不得上,赵军纵军击之,大破秦军。

    诸葛亮说:“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敌从高而来,不可迎之,势不顺也,引自平地,然后合战。”

    不过万事都有两面性。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里斩了,正史里没斩,死在狱中;还有一个说法是干脆逃亡了,没回去报到),街亭之战,马谡就是先占了山,在山上扎营,准备等魏军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

    副将王平谏阻他,说山上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被包围,必自困而死。

    这道理马谡如何不明白?他当然明白,但他要的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而且他准备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一举把魏军拿下,压根没准备在山上久待,水源、粮道什么的问题,也就不存在。

    不过马谡忘了一件事,韩信当年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并没有把全部兵马放在死地,而是有两千奇兵去取赵军大营,正奇配合。如果没有正奇分战,只那一支军背水而战,那就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而是置之死地而死无葬身之地了。

    马谡却没有分战法的安排,准备把全部兵马都放在死地。

    王平见劝不动他,还被他骂文盲将军懂啥兵法,因为王平识字不超过十个,马谡大才子,自然瞧不起他。王平便说要不你在山上扎营,分一支兵给我,驻在平地,成掎角之势,有事也好相救。马谡同意了。

    所以最后安排还是分兵了,马谡为正,王平为奇。

    魏军大将张郃来,见马谡扎营在山上,第一件事,包围,第二件事,断水源、绝粮道。这都在马谡预料之内,这还想不到,就不是诸葛亮的爱徒了。但第三件事他没想到,《孙子兵法》上没写!就是张郃放火烧山。

    兵法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全,所以害死人!

    这火一上来,就不是“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了。马谡军队饥渴难忍,再加烟熏火燎,一时大乱,冲也冲不下去。张郃发动进攻,马谡大败。失了街亭,诸葛亮整个战局就败了。

    还有一支奇兵,王平呢?王平作壁上观,没有来救。《三国志·王平传》记载说:“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王平从此发迹,成为蜀中名将。


如果您喜欢,请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方便以后阅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兵法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全,所以害死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兵法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全,所以害死人!并对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