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华杉 本章: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急躁喧哗,这是治心。

    杜牧注解说:“司马法曰,‘本心固’。料敌制胜,本心已定,但当调治之,使安静坚固,不为事挠,不为利惑,候敌之乱,伺敌之哗,则出兵攻之也。”

    什么叫“乱”,什么叫“哗”?陈皞注解说:“政令不一,赏罚不明,谓之乱。旌旗错杂,行伍轻嚣,谓之哗。审敌如是,则出兵攻之矣。”

    何氏注解说:“夫将以一身之寡,一心之微,连百万之众,对虎狼之敌,利害之相杂,胜负之纷揉,权智万变,而措置于胸臆之中,非其中廓然,方寸不乱,岂能应变而不穷,处事而不迷,卒然遇大难而不惊,案然接万物而不惑?吾之治足以待乱,吾之静足以待哗,前有百万之敌,而吾视之,则如遇小寇。亚夫之遇寇也,坚卧不起;栾箴之临敌也,好以整,又好以暇。夫审此二人者,蕴以何术哉?盖其心智之有素,养之有余也。”

    何氏注得精彩。领导者,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财产万千、人命关天、是非曲直、毁誉忠奸。领导者的情绪,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士气,也会干扰自己的决策和行动。很多决策都是因为压力和焦虑作出的,为舒缓自己的压力和焦虑,而作出轻率的决策。或者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不能“卒遇大难而不惊”,慌不择路,走向灭顶之灾。

    “亚夫之遇寇也,坚卧不起”。在平定七国之乱过程中,周亚夫曾经遇到军中夜惊,晚上军营里,士兵惊慌哗乱。他怎么办呢?他坚卧不起,继续睡觉,大家就平静下来了。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是保持队伍战斗力优势的四个要点。而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先到战场,等敌人远道而来;自己安逸休整,等敌人疲劳奔走;自己吃饱,等敌人挨饿,这是“治力”,保持战斗力的方法。

    前面说到李世民按兵不动,等窦建德部队列阵整整一上午,就是让敌方由治变乱,由静变哗,由逸变劳,由饱变饥,由不渴变渴,消耗他的战斗力。

    李靖说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一条,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主动。这一句也是。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曹操注:“正正,齐也。堂堂,大也。”

    “邀”,是要攻击的意思。

    如果对方旗帜整齐,阵容堂皇,就不要去攻击。避他一避,耗他一耗。等他“朝气锐”没了、渴了、饿了、不兴奋了,变成“昼气惰,暮气归”了,再出战。

    曹操围了邺城,袁尚带兵来救。曹操说:“若从大道来,当避之。若循西山来,此成擒耳。”

    为什么呢?他若从大道来,那是正正而来,堂堂而陈,无所畏惧,必有奇变,不可邀击。他若顺着山根溜溜地来,蹑手蹑脚,那是心中无数,手上无力,打他就是。

    袁尚果然循西山而来,曹操逆击,大破之。

    “治变”,是善治变化之道,以应敌人,根据敌人的情况来变通。曹操那么强,他也不轻视袁尚,若袁尚正正堂堂而来,他也准备避其锋芒。古兵书《军政》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强而避之。”


如果您喜欢,请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方便以后阅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并对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