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打岔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云寒 本章:罗氏打岔

    12月25日,罗氏维C项目经理于鲁登得知江山股权变更,也想参与搅和一下,给江山各位股东发函:

    近期,我们听说有江山的股东将其在江山的股权转让给第三方。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之间有关江山的股权转让谈判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但是,我们认为,根据罗氏与江山于2001年2月17日的《意向书》中有关排他性谈判期的约定,在排他性谈判期内,若江山或江山的股东希望终止与罗氏的排他性谈判并开始与其他第三方进行相关接触时,应以书面方式提前60天通知罗氏,以终止该排他性谈判期。

    由此,请书面告知我们上述有关江山的股权转让的传闻是否属实、江山的股权状态是否已经或将要发生变化?期盼尽快得到你们的回复。

    罗氏的质询其实是没有任何威力的:

    第一,《意向书》本身规定是可以解除的,只是需要提前60天通知对方,目的是避免双方不认真谈判,并不具有强制性法律规定。

    第二,意向书内容中只明确不与任何第三方就在中国境内成立生产维C的任何合资经营公司进行谈判,不涉及转让江山股权的问题。

    第三,即使按罗氏的理解,股东不能转让股权,可这次是股东的母公司转让股东,法律上认为股东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不存在转让江山股权的行为。

    实际上于鲁登只是简单问一下,好写工作汇报,因为此时罗氏正要出售维生素生产部门。

    2002年9月,罗氏公司透露了将维生素产业出售给荷兰帝斯曼公司的计划,按当时罗氏的计划,出售维生素产业涉及的金额高达22.5亿欧元。之所以要以低价出售该产业,是因为“世界经济持续疲软以及美元兑瑞士法郎汇率不断贬值”,而这“对维生素业务的前景产生不利的影响”。

    2003年2月10日,罗氏与帝斯曼签署出售合同,以19亿欧元的价格将维生素产业出售给帝斯曼。罗氏宣布,“圆满完成了退出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精细化工业务的战略目标”。罗氏同时宣布,已经解决了所有指控该公司垄断维生素产品价格的投诉,可望在今年春季瑞士政府就会结束对其反垄断调查。

    实际上,当时维生素业务利润率低,加上各种垄断丑闻缠身,才是罗氏下定决心出售维生素产业的真正原因。

    点评:罗氏因为垄断丑闻,导致被迫出售维生素产业,这也是2003年维C价格暴涨的一个原因,因为全球最大的维C巨头换新主人,自身的生产经营肯定有影响,必然影响到维C的供求关系。罗氏的打岔后来被华源抓住,狡辩为老股东违法转让股权的一个证据。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方便以后阅读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罗氏打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罗氏打岔并对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