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杂牌军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云寒 本章:中央杂牌军

    华源集团虽然是中央企业,可这个中央企业与其他兄弟相比,不是嫡系、正规军,而是杂牌军。

    央企类别

    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可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

    比如中粮1952年成立,华润1938年成立,中化1950年成立,这类央企一直是中央管理的企业,与中央关系密切,而且由于发展时间长,自有资本金雄厚。

    第二类是行业改制,垄断优势。

    比如中石化、中石油是把国有石化企业直接通过行政改制组建的,规模大,而且有垄断特权,油田开采权、原油进口权都掌控,一般企业无法竞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等央企也如此。这类央企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垄断带来的利润奇高。

    第三类是部属企业升格,行业竞争激烈。

    中央很多部委原先创立了不少企业,这些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有的被收购、重组,有的升格为中央企业,原先由国家经贸委、大工委、金融委管理,后来统一交国资委管理。

    这类央企所处行业竞争激烈,自身发展历史短,之所以成功都是天才领袖主导下的大型国企转型,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国家政策支持加上资本运作,迅速做大做强。这类央企很少,比如中国化工、三九集团等。

    第三类央企特色

    第三类央企与前两类央企相比有明显的弱点:

    一是自身实力弱,前两类央企自有资金几百亿、几千亿,第三类央企自有资金只有几亿、几十亿。

    二是利润率低,前两类央企已经形成政策垄断或者行业垄断,享受暴利,第三类央企却处于行业整合的初期,需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率当然很低。

    三是资产负债率高,第三类央企由于自有资金很少,利润也少,为了做大做强,只有玩命冒险,通过大规模贷款、大规模并购,快速做大规模,然后内部整合,形成产业垄断优势。这样存在很高的投资风险,在产业整合没有完成之前,一有风吹草动容易崩盘。

    第三类央企的优点:他们既然能在激烈竞争中做大升格,说明有独特的优势,他们都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且多数是集权管理,这是以前成功经验形成的个人威望,企业内部决策效率高、内耗少,战略清晰、机制灵活、敢于冒险。

    华源特色

    华源是典型的第三类央企:

    第一,华源的注册资本很小。起步资金只有1.4亿元,后期经过多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9.06亿元,都是通过利润转增的,股东并没有追加多少投资,与其他央企相比,华源的资本金小的可怜。

    第二,华源的历史很短。从1992年开始,到2004年鼎盛时期,华源用12年的时间,把一个贸易公司变成医药和纺织两大行业巨头,行业整合和资本运营能力是超一流的。尽管其他央企行业整合也有不错的业绩,比如华润整合啤酒行业,但仔细研究一下华润当时的资金实力,就能发现华润和华源的实力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从这点看,华源才是真正的高手,有钱谁不会收购,没钱也能收购,这才叫高手中的高手。

    第三,华源进入的行业都是高度竞争的,特别是医药行业,国内的药厂都没有什么核心技术,所谓新药只是仿制、配制或者旧药换新装。因为没有核心技术,药厂又有7000多家,利润都被流通环节、医院环节拿走了,真正药厂利润很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行业整合的难度非常大。

    在第三类央企中,华源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杂牌军。

    华源的股东一直是20多家,股权分散。1999年到2004年,华源集团一直有23家股东,国家财政部持股比例只有9.136%,其他都是法人持股。

    股权分散的好处是:以周玉成为首的管理层权力大,决策方便。

    坏处是:不是中央的嫡系部队,最高层面支持力度有限,这也导致华源一直没有办法增资。

    因此,华源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中央企业的政策因素,否则哪有这么方便的整合、上市条件,但主要还是依靠周玉成的资本运作才能,因为很多和华源类似的部委公司早就垮了或者被收购了。

    华源资本运营的方法

    华源想以微薄的自有资金,完成行业整合的霸业,主要是三个方法:

    一是低价收购企业,再高价卖给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增加集团净资产。

    二是通过大量贷款、股市融资,持续对外并购扩张,在业绩不能满足贷款、融资的情况下,甚至通过财务造假包装。

    三是多层级、低比例控股,节省投资资金。华源体系内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比例在40%左右,这样通过层级放大,可以用有限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产。所以华源以1.4亿元起家,2004年在账面净资产50多亿元的情况下,却能控制了573亿元的总资产。

    多层级、低比例的控股方式虽然能节约资金,但也给华源带来两个不良后果:

    一是控股比例小,导致控制力弱,收购后内部整合的难度较大。

    二是容易被其他公司乘虚而入,丧失控股地位。

    江山制药是华源收购的第一个大型医药公司,从产业感情和产业战略角度,华源是不能放弃的。但是华源习惯了低价收购资产,进一步增持江山制药的股权又不愿意花大价钱,心想:反正我已经控制了江山,哪个公司敢跟我抢呢?

    江山争夺战的根源就是华源对江山制药的股权比例为42.05%,不是绝对控股。华源的大意终于导致被突然偷袭。

    点评:周玉成以超一流的并购才能,将华源集团晋升为中央兵团,然而杂牌军的命运决定,华源在快速进军时得不到足够的炮弹补充,为了节约资金,华源无奈选择了多层级、低比例的控股方式。终于被安徽老乡同室操戈,上演了一场江山争夺战。

    华源是中央兵团,身怀绝世并购武功,连世界五百强都不放在眼里,谁敢横刀夺爱,抢它的江山美人呢?

    下一章《生化大鳄》:展示一个迅速崛起的生化帝国,一个力挽狂澜的资本奇才。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方便以后阅读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中央杂牌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中央杂牌军并对江山争夺战·中国第一并购战财经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