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影响中国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李志刚 本章:创业影响中国

    李开复正成为一个标杆,不仅被一些大学生崇拜,也是中国政府要树立的一个标杆,各地政府都给予了创新工场不同程度的方便。

    据《南方周末》报道,创新工场在中关村第三极大厦1700平方米的新办公室,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将免除他们三年的房租。2010年9月8日,创新工场在这里举行了一周年发布会,这是个具有现代艺术感的办公室,是利用环保、便宜的材料布置的,和普通办公室装修费用差不多。

    2009年年底,李开复接到了好多城市的邀请,比如重庆市委书记、台湾马英九、南京市委书记、杭州市市长、深圳市市长、成都市市长。有六七位市委书记或市长亲自和李开复及创新工场团队促膝长谈,希望把创新工场这种新模式引到他们任职的城市去。

    2009年10月,国务院一位局长到创新工场考察,双方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局长一上来就说:开复,你听听我描述创新工场,看我的理解对不对。“这位局长想在It界以外复制创新工场的模式,比如说,国家有没有可能用资金、人才在制药业、传统制造业,以及别的行业来复制创新工场。”

    王肇辉介绍说,杭州市希望李开复在杭州也开办一个分公司,但创新工场暂时未能考虑。杭州市于是自己办了一个“杭州市创业工场”,市长在讲话里提到:北有李开复创新工场,南有杭州市创业工场。

    在俞敏洪眼中,李开复是创新思维的前锋。一个国家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是要鼓励的。他创业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他表明了对中国政治的信心,如果对中国政治没信心,他是不会这样做的。对中国政治的信心很重要,因为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改革期,有识之士能带动无数的人,开复这样做就给很多海外投资者、归国华侨带来了信心。”

    “如果李开复成功了,就会给一些国际化公司高管带来一些创业的梦想。这些人由于有国际化大公司的科技管理经验,又有国际资本资源,如果他们敢于出来创业的话,会带动一批中国新的公司模式的发展。他们更会利用国际资源,因为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中西文化都熟悉,英文和中文讲得同样流利。”

    据他了解,好几个知名跨国公司的中国区首席代表在观望李开复。一是李开复自己能否做出来,二是政府给了他什么样的土壤,给了李开复多大的支持。“至少他勇于去踩一条路,至于他能不能踩得通是另一回事。后面一定会有人跟着去走,这是特别重要的。”俞敏洪说。

    我问李开复,他的创业如果出现最坏的结果怎么办?他说:“也许创新工场的回报不怎么样,只保住了本金,但我们也帮中国培养了几千个人才。他们当中总有一批人未来会成为中国富豪或It精英,也许在他们手里会诞生中国的下一个腾讯或百度。我无法预测是谁,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得到过我们的投资,但我们一定会有这种荣誉感,因为可以看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

    徐小平比李开复表达得更直接。在西方社会长期的学习生活让徐小平清晰地看到,商业是改变社会和个体命运最重要的力量。西方国家之所以繁荣富强,民主自由固然是其精神的地基,但商业发展才是其文明大厦。一个公司的成长,隐藏着一个国家强大的秘密。

    “自由职业选择和独立创业之路,是青年人控制自己命运之路和获得自由之路。创业就是时代的最强音。创业意味着创造就业,创造财富,创造成功,创造幸福。”徐小平说。

    “创业还意味着创业者的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个人能量的解放,标志着个人意志的自由,人成为自身命运的终极主人。如果更多人能够拥有创业的勇气、能力与冲动,那这个社会一定有无限活力。”见《中国周刊》封面报道《天使徐小平》。

    李开复说,中国崛起了大家都高兴,“父亲要达到的,我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做到。我只能尽我的能力为中国做一点事。青年创业了、中国人有钱了、中产阶级出来了、中国富强了,中国自然会更好。”他说这话时,恰逢他的父亲李天民一百周年诞辰。


如果您喜欢,请把《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方便以后阅读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创业影响中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创业影响中国并对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