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少数派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李志刚 本章:忠诚的少数派

    虽然任志强屡遭炮轰,收了网民板儿砖无数,他仍坚持他的少数派本色不改。赵晓航和任志强,从13岁到18岁,同读一个班,又同在一个地方插队。他说任志强在学校也是不怎么合群,不是那种能凝聚一帮小兄弟在一起的中心人物。他往往是个少数派。

    包括任志强、赵晓航、毕京京等在内,延安郭庄共有七名北京知青。一次麦收过后,赵晓航等六名知青一致主张要吃一顿纯白面的馒头,陕西人叫馍。“这也没有什么指责的,大家都渴望吃,而且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任志强表示了不同意见,他建议吃两面馍或者三面馍,就是面粉夹杂高粱等其他粗粮做的馒头。我们就是不理解,由此,就发生了一场论战,争论到底该吃什么。”赵晓航说。

    这时任志强一个人一方,另外六人是另一方,他们开始争论。任志强坚持他的观点:细水长流,粗水不流。

    “实际上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咱们到底是吃的两面馍、三面馍,还是吃白面馍我不记得了,这场争论还是记得很清楚。任志强是少数派,当时是一比六的局面,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管别人对他有什么看法。”

    赵晓航说:“现在是走市场还是顾民生,是讲效率顾公平,还是先公平后效率,这些都是目前社会上很难解的难题,当时面馍事件也是这样的。我们完全可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也不奢侈,也不偷吧?这是人之常情。但任志强就很固执,甚至很顽固,不惜拉下脸。那时他就不是一个和事佬。”从任志强发表的众多文章来看,他的核心观点是各司其职,开发商进行商品房开发,政府则负责保障性住房。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过多的宏观调控。李春晖说:“媒体太断章取义了,任总很早以前就主张住房市场的保障是多层次的,不同的人群应该有不同的住房问题解决方式。他大力提倡政府建保障房体系,结果媒体只抓住了任总所说的一个局部‘开发商只给富人建房’。如果早按任总说的大力建保障住房体系,矛盾就不会激化成现在这样了。”

    “我接受的是共产党教育,经历了红旗下生、红旗下长的教育阶段,我从小就要忠于党、忠于国家,要努力为国家、党的进步和改革努力。”任志强说。他多次在文章中强调“我坚持共产主义信仰”,这也许是他屡次对房地产政策进言的行动原点。

    “年轻的一代总觉得反对就一定要打倒,根本不懂什么是忠诚性反对。”在谈到他批判政府的行为时,任志强这么驳斥,“改革是政府提出来的,我们只是在改革上和政府商量,怎么能说站到了政府的对立面了呢?”

    任志强的经验都来自于他的实践。他最初是很苦的,做小生意,在施工队干过。他对相关政策很关注,这不光是学术上的关注,还因为政策跟他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

    华润时期的老华远曾经占有北京房地产市场15%的份额,是当时北京市场的老大。2000年前后,业界有“南王北任”、“南万科、北华远”的说法。这有点像“南慕容、北乔峰”,任志强狂迷武侠小说,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见《地产江湖》,作者肖宾,长安出版社。2001年9月,任志强从华润辞职,老华远和华润分家。任志强带走了“华远”这块牌子,再次创业,成立新华远。尽管新华远发展很快,但像当年独占北京15%市场的盛况,是不可能再出现了。“因为在房地产界他曾经当过老大,很自负,所以他经常表现出一种得理不让人的态度,没理也搅三分。”阎阳生说。

    虽然潘石屹说“20年前,北京每个区县都有两家房地产公司,但现在,北京区县一级的房地产公司大都不存在了,只剩下华远一家。在这样一个体制下,华远作为区属的房地产公司能做到今天这一步,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毕竟与当年风光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好胜的任志强来说,他的人生诉求或许就是做中国房地产的“国策顾问”,这是另一个领域的呼风唤雨。


如果您喜欢,请把《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方便以后阅读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忠诚的少数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忠诚的少数派并对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