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早“八达通”?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长江 本章:香港最早“八达通”?

    今日香港,人口已经突破700万,不管政府官员、公司职员,还是商业巨贾、演艺明星,包括几乎全体的“普罗大众”(香港喜欢用这个词来表示“广大群众”),每人手里都有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比电脑、手机更普及,是一张卡,消费卡,叫做“八达通”。它有点类似孩提时代的“梦幻产物”——自古以来,地球上有多少孩子都曾经做过同样的一个梦,这就是要是有一天,我手里能有样宝贝,走到哪里,想买什么,玩具、食品,就那么一扬手,所有的东西统统拿来都不用花钱,那可就好了……

    十年前,这个“梦”在香港实现。

    2004年我刚到香港,很快先生就给了我一张神奇的“八达通”。这张“八达通”大小就像信用卡,黄色的卡面上印着一个任意飘动的变形的“8”字。就是这张小小的磁卡,它的作用可不能小看:可以支付几乎所有火车、地铁、巴士、轮渡以及停车场的费用;同时还可以在超市、便利店买菜、买日用品;在电影院买门票,在游泳池里游泳,在自动售货机中取零食……持卡人只要把“八达通”往“读数器”上轻轻一摁,在香港游走四方,吃喝玩乐,或者把自己选中的东西抱回家,兜里可以不带一分钱。

    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地铁公司曾经很苦恼每一张“即买式磁卡车票”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不能灵活地覆盖到全港的所有交通网络系统,让市民感到很不方便,因此,很希望用更好的收费办法来更替。于是他们开始针对“聪明卡科技”进行调整研发,最后终于开发出了一套既操作简易又能覆盖到不同交通网络的“卡触式付款方式”,这就使“八达通”应运而生。

    香港“八达通”的英文名称叫Electronic Fare Payment System,意为“touch and Go”,翻译成中文就是“接触式电子支付系统”——“一拍就走”。这个“宝贝”自1997年10月推出,3个月内就有300万张进入了流通领域。现如今,香港八达通卡有限公司已经卖出去了超过八百万张的“八达通”卡,这个数字如果平均到每个香港人的头上,“人手一张”都有富余。

    香港“八达通”的诞生是科技发达的成果,也是“人性化”要求的产物。

    我是自打从先生手里接过了“八达通”,第二天就去了趟超市,当时很多东西都属于可买可不买,但是为了看看“八达通”的神奇,我还是乱买一气。到了出口收银台结账,我发现柜台计算机的上方有一个醒目的标志,和“八达通”长得完全一样,就把手里的磁卡往那上面轻轻一靠,哔的一声,哇,计数器的屏幕立刻就显示出了价钱,我的付款行为也已经完成。

    香港人之所以对“八达通”爱不释手,最大的理由应该是这张“小卡”太方便了,有时使用者把“八达通”就放在钱包里,甚至手袋里(书包),根本不用往外拿,就将钱包或手袋往“读数器”上一放,“读数器”同样可以取得卡内的一切数据,而且整个交收程序只需要0.3秒的时间。

    香港“八达通”暗合了香港人急速的生活节奏,它不仅使用简单、方便,而且充值容易,地铁站、火车站,哪怕是遍布全港的任何一间“7——11”小店都随时可以提供充值服务,如果香港人愿意在银行办理一份“委托自动充值”手续,香港的银行还可以为持卡人进行“自动”补钱服务,这样,你卡里的钱刚一用完,新的钱就会立刻补充进来。

    如今我在香港举凡出门,手里只要没有忘记一样东西就不怕,这就是“八达通”。

    香港“八达通”让我受用良多,首先,有了“八达通”,虽然我和香港的富人比,是穷人,但是富人和穷人手里所持的卡是一样的,这就让咱不觉得寒酸;

    第二,“八达通”还有一个好处,里面的钱额毕竟有限(最多储值1000元),不像“信用卡”可以透支,这样我这个在香港的“穷人”就不会用“八达通”去干什么“大事”,就能时常约束住自己不切实际的种种欲望。

    香港“八达通”在香港大面积流行以后(日均交易数字已经突破了860万次,交易额早已实现了6000万港元),我听说有的香港市民对“八达通”目前还不能够在餐厅以及出租车等地方使用,表示“非常遗憾”,我倒不这样看,就愿意“八达通”维持目前的额度水平。假使“八达通”有一天真的能够发展到让持卡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进馆子就进馆子,想出门打的就打的,那也太没谱儿,反倒让人有了负担。

    我到香港后,“穷人乐”,手中最多时曾经有过6张“八达通”,不知道原由的人还以为我没事揣着那么多张卡,是不是“烧包”或者“吃饱了撑的”?可是当朋友们知道了我的用心,一个个都点着手指头夸我会算计、很滑头,懂得避重就轻。此话怎么讲?寒暑假、“五一”、“十一”或其他的什么日子,家人和朋友不是会常来香港小住吗?作为临时地主,我不好好地招待客人,显得不近人情,但是真的要我整天带着他们一次次地出去逛街、游玩,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份足够的耐心,于是就盯上了“八达通”,买下了一沓子,每张一百块,一人送一张,这样既体面又新颖,而且来人额度花不了,钱就自动留在了里面,拿回内地想做纪念,是样特殊的回味;要是还想继续用,下次有机会再来香港,从兜里掏出来马上就能接着使,瞧,多开心、多爽气!

    当然我这么做,心里还有一盏小算盘,这盏“小算盘”就是全靠“八达通”不能透支,家人、朋友来港的人数再多也弄不到我破产。要是一张“八达通”连吃饭带打的全随便,我还能这样一张张地送?那不是有病或者缺心眼子?!


如果您喜欢,请把《晚来香港一百年》,方便以后阅读晚来香港一百年香港最早“八达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来香港一百年香港最早“八达通”?并对晚来香港一百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