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还是“臭港”?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长江 本章:香港还是“臭港”?

    香港的别名叫“香江”。很多在这里举办的活动比如“香江颂”、“香江游”、“幻彩咏香江”都以“香江”冠名。香港为什么有此“别名”?除了“别名”,香港的“大号”又为什么叫香港?这个问题,直到今天,即使你问香港人,十之有九也不能痛痛快快地给你答案。原因何在?传说太多。

    传说之一:香港早年还是座无名小岛,岛上的薄扶林山间上有一条名叫“香江”的溪水,水质甘甜清香,从山上一直流入大海,是附近居民与过往船只的淡水来源,跟着这样的地缘,由香江出海的港口就成了“香港”;之二:香港的名称来自“香姑”,香姑,何方神圣?香姑是传说中的女海盗,这位女海盗长期盘踞香港,于是香港亦名香姑岛、香岛,又简称香港;那么之三呢:很很久久以前,传说在茫茫的大海上,有一样东西径直地就向香港漂来,这样东西不是别的,是个红香炉,这只“红香炉”漂着漂着,就漂到了香港的天后庙再也不动,这里的居民就以为天后显圣,港岛的一座小山首先被叫做了“红香炉山”,之后又扩大成“红香炉港”,香港也就藉此得名。

    不过关于香港名称的由来,我是认真地钻进了史料堆,仔细分析研判,最后觉得前三种说法根据都太过缥缈,倒是众说纷纭中还有一种“记载”比较靠谱儿——香树,香港有香树,“香”是中国人从老鼻子年代开始就用来敬神和上贡的佳品,香树作为一种木本植物,长到高至二十尺,可以割出树液制香。明朝万历元年以前,香港一带均属东莞县辖,沙田、大埔则是“莞香”的著名产地,香市贸易十分发达,那时“香”的产品往往会在九龙的尖沙嘴集中,用“大眼鸡”货船运至石排湾(即今日的“香港仔”),然后再转运到中国内地、南洋以至很多阿拉伯等地的国家,因此香港的尖沙嘴在过去一直被叫做“香埠头”,附近的村庄叫“香港村”,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自然而然也就披着“香港”的美名,一路香喷喷地走到了今天……

    其实,香港不管因为什么而得名,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追究价值,相反,香港原本可以“香”,原本也可以“臭”,这倒是一个藏在城市和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和研究香港这个社会的视角——

    我有这样的体验也问过很多曾经住过香港的人,大家久别,想起这座城市,很多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种突出印象:香港的城市,怪了啊,老是干干净净、花红叶绿的。如果单从气候条件上讲,香港属于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经常“翻风落雨”,这其实给香港人平添了不少麻烦;但是如果换个好心情,人们也不妨假设:经常下雨,那不正是上帝老爷子对香港偏爱有加,时不时地就会差人前来为这座城市殷勤地进行着大扫除,这样才使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天生丽质地拥有了长期的透亮与圣洁?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香港,听朋友说,香港这个城市之所以洁净,气候条件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在管理,假使香港没有上乘的“管理”,这座城市很可能就是一座臭港。

    “臭港”?

    朋友的话当时我并没有特别在意,而十年后我到这里常驻,忽然有一天想起了这句话,手里握了一把刀——香与臭,可香亦可臭?一刀切开,香港城市的剖物面竟然色彩斑斓地重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由于经常被雨水冲刷,没有风沙,更没有沙尘暴,香港人的白衬衫,领口、袖口很少出现一道道的黑印儿,皮鞋从新到旧,只要往脚上一蹬,终身都好像不用擦。这一点当然和天气条件有关,但是熟悉香港周边城市的人也都知道,广东、广西,深圳、珠海,那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和香港几乎完全一样,但是人们在那里,总会抱怨空气老是乌乌涂涂,地面邋邋遢遢的让人时不时走路就得垫起脚尖儿、皱上眉头。两相一比较,结论很多,其中之一就印证了我的朋友所言:香港原本也是有条件变“臭”的,如果排除了人为的管理。

    准确地说从2004年9月开始,我有两年的时间在香港生活,可以举出形形色色的理由假设香港能够变“臭”,这当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香港的人口密度极大,居住条件拥挤,老老少少的香港人除了开工(上班),谁都不愿意在家里憋着,都喜欢上街,没事就到商店、酒楼、茶餐室、咖啡馆这些公共场所躲清爽,讨宽敞。试想好几百万人,几辈子挤在一块只有1103平方公里,其中还只有13%的面积可以供人居住的狭小地带,吃喝拉撒、污水垃圾,这些是不是都可以很方便地让香港变臭?其次,香港的气候闷热潮湿,万物在这里都很容易生长,各种细菌传播起来速度非常快,蚊蝇小咬更是生活在乐园可以肆意繁殖,此外香港人还很爱养宠物,大街小巷本来就已经人满为患,可同样有着生存权利和受到法律保护的猫儿和狗儿,每天也都要出来溜达、散步,这些小家伙到了香港的大街小巷,随地大小便完全不受主人控制,也根本不触犯任何法律……

    事实上我们内地人常说的香港,是由新界、九龙、港岛三块陆地排在一起合并成的一个“香港”的大概念,尤其是港岛,四面环海,海边除了码头,一百多年盖了数不清多少座高楼大厦——港岛的北岸,东起测鱼涌,经北角,一路向西就是铜锣湾、湾仔、金钟、中环,直至上环,海岸沿线几乎早就被楼宇拉成了一条长长的建筑长廊,或者说挖出了一条人工峡谷,人们在这条“长廊”或“峡谷”里天天穿梭,如果1/10的人有习惯把手里的纸屑、饮料瓶等什物随手乱丢,港岛的北岸就会变成一条长长的垃圾通道,积年累月,一块块地面被污染,一片片海水被糟蹋,香港变成“臭港”还不是易如反掌?

    然而内地人到了香港,看不到车站、地铁、广场、大街到处布满垃圾和烟头的景象,无论走到任何一个码头,也根本见不到海面上忽悠飘散着一片片的浑浊和油渍。普通老百姓居家空间虽然小,但是楼道,你找不到有任何杂物被乱堆乱放,家家户户就是每天往外倒垃圾,塑料袋的开口也都要被系紧封好。

    开始我在香港走进了第一位当地朋友的家,觉得他们家住的那栋楼楼道不宽,可是怎么那么利落啊?各家各户的鞋架子、木柜、纸箱呢?还有买回来吃不了的剩余蔬菜呢?

    朋友说:“别找了,你找不到,香港有法律规定:居民不许在楼道内堆放任何杂物,你家的地方就是再小,也不能把一双鞋、一颗土豆放到楼道。”

    门里、门外在香港,完全是公与私不同的两个世界……


如果您喜欢,请把《晚来香港一百年》,方便以后阅读晚来香港一百年香港还是“臭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来香港一百年香港还是“臭港”?并对晚来香港一百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