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老先生拿着介绍共产党要人的册子查找女婿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杨东雄 本章:二、王老先生拿着介绍共产党要人的册子查找女婿

    刘少奇和王光美告别薄一波,朝西城旧刑部大街走去,因为王光美的娘家就在这条街的一个胡同里。

    王光美的心情是激动的,离开父母已三个年头了。她的变化是很大的,离家时还是一个头上扎着蝴蝶结的天真烂漫的女学生,现如今已成为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夫人了。一个是农民家庭出身,一个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富家千金,这种志同道合的结合,是当时富家子弟反叛家庭,投奔革命的真实写照。

    当然,革命尚未成功,王光美在结婚时不可能请父母到解放区参加自己的婚礼。有关她与刘少奇结婚的事是事后叶剑英同志告诉她家里的。

    她与叶剑英过去曾是上下级关系。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极力想发动内战,共产党不愿意打内战。一贯支持蒋介石的美国人也不希望中国再打内战。蒋介石迫于内外压力,表面上答应愿与共产党求和。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定,为了执行停战协议,接着就在北平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这个组织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国顾问三个方面的人员组成。中共的主要负责人是叶剑英同志,王光美就是在那时奉命到北平在叶剑英手下工作的。

    蒋介石的真实面目暴露之后,内战一发而不可收,军调部已没有存在的意义,1946年秋天,经中央批准,王光美随同其他同志回到了延安。

    后来,王光美同志从延安到晋绥,又转辗来到了西柏坡。

    这次进北平,因为有纪律约束,王光美没有向家里人透露过一点消息,到了北平,她也没有给父母打过电话。今天她带着刘少奇顺路回家看望父母,还是叶剑英通知她家里。

    就在王光美朝家里走来时,她的父母却显得更加不安。他们不知道女儿带回来的这个姑爷是何许人也。好在当时在天津做事的儿子在家,于是王老先生就对儿子说:“光英啊!你妹妹已到北平,市政府的叶同志来电话说她今天要来看我。”

    王光英说:“她到了北平,回家看看是应该的嘛。”

    王光英的母亲有点着急,她说:“她这次回家非同一般,还带了女婿来。”

    王光英有点惊奇,问道:“真有这事?”

    王老先生说:“是叶剑英同志告诉我的。”

    王光英笑着说:“我这个妹妹还真有点出息,一定又带了一个革命同志回来了。不知是何人?”

    王老先生说:“据说叫刘少奇。”

    正在看报的母亲抱怨说:“你妹妹的翅膀真是硬了,离开我们去搞什么革命,自己愿意过那种苦日子,我倒没有意见,可是婚姻大事,怎能自己做主呢,弄得女婿快进门了,我们对这个人的一点底细都不清楚……”

    王光英说:“这就叫革命,共产党主张婚姻自主嘛!”

    王老先生坐立不安,他摆摆手,说道:“你们俩不要胡扯,光英啊,这个刘少奇你听说过没有?”

    “听说过一点。”王光英答:“他是搞工人运动的领袖,据说很有办法。”

    “那他就是专门对付像我们这些资本家的人了?”

    “可以这样说,但共产党也是讲政策的。”

    “听说街上有一本书,是介绍共产党人物的,你去给我弄一本来,我要了解这个人。”

    王光英出门去买书。王老先生仍有点不安,他觉着像刘少奇这样的共产党的大干部一下成了他的女婿,感到不太好接待。

    究竟如何接待刘少奇,二位老人心中无数,老太太说:“我不管他是多么大的干部,只要他进了我的门槛,就是我家女婿,一顿饭总是要吃的,我还是让人准备一下吧!”

    王老先生摇头,说:“不要着急,也不知他喜欢吃什么,还是等光英回来再说,如果是光美一人回家,怎么接待都好办,可是现在情况变了,你这个女婿可是共产党的大干部呢!”

    就在老俩口争论之时,王光英怀抱几本书回来了。

    王老先生坐在一把太师椅子上,望着王光英说:“我不看了,你先翻翻,给我讲讲。”

    王光英找到介绍刘少奇的那一章,说:“你想知道他什么?”

    王老先生问:“他是哪里人?”

    王光英答:“湖南宁乡人士。”

    “祖上是经商,是从政,还是务农?”

    “务农,他的祖籍是江西吉水。先祖为官时举家搬迁到湖南,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境衰落,主要靠务农为生。”

    王光英的母亲插话:“兄妹多不多?”

    “有三个哥哥,两个妹妹。”

    “这个家庭孩子可不少呀!”

    王老先生说:“对于一个农家来说,孩子多也是负担。看样子刘少奇也是受过苦的人。他读过什么书?”

    王光英又往后翻了几页,讲道:“他从八岁起至十岁在乡村读私塾,后来又到县城上中学。18岁那年,他只身闯入社会,到北平、上海等地求学。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又到苏联莫斯科大学读书。从这时起就开始从事共产主义工作。”

    “回国后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没有实际性的工作,主要是搞工人运动,很有名的安源煤矿罢工你听说过没有?”

    “从报上知道一点。”

    “刘少奇是领导这次工人罢工的骨干分子之一。”

    “看样子此人非同一般,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王老太太说。

    “安分守己,何以出名?”王老先生说。

    “共产党就喜打抱不平,是为天下老百姓谋幸福。”王光英解释。

    “他现在是什么职务?”

    “是共产党的五大书记之一。”

    “书记是什么官位?”

    “共产党的官我也弄不清楚,反正他是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人。”

    王老先生沉默了一会儿说:“光英,你母亲想在家里做菜招待他们俩,你看怎么样?”

    王光英笑着说:“家里做饭太麻烦了,不如到外面去吃方便。”

    “我也是这个观点。”

    “外面又要花钱,也太乱。”老太太说。

    “今天我请客,母亲不要担心了。”王光英笑着讲。

    “你是资本家,当然由你出钱。”王老先生也笑了。

    在什么地方吃又争论不休。王光英的意思是要去北平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店,王老先生却觉着不太妥当。他说:“据我所知,共产党的官是最不喜欢去那些地方的,他们讲究俭朴。”

    老太太说:“他是湖南人,咱们还是到西单那个湖南饭馆订一桌饭菜吧。”

    老先生说:“我完全同意。光英,你就派人去落实!”

    此时,刘少奇和王光美乘坐的车已到了大门口。

    王光英将妹妹与妹夫迎进家里,王光美将刘少奇介绍给父母,双方寒暄了几句,王光美便与母亲拉起家常。老先生对刘少奇的印象很好,他从这个有特殊身份的女婿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俭朴。刘少奇今天穿了身粗布中山装,脚穿一双黑色布鞋,与西装革履的王光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老先生没有见过共产党的大官,倒与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和资本家打过交道,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十分注重穿戴,享乐思想相当流行,共产党是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是他们行动的准则,从前只听说过,没有见过,现在见了刘少奇,他才从内心敬佩共产党。

    王光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在这个特殊妹夫跟前显得不那么拘谨,父亲告退后,他就与刘少奇闲聊起来。当然这种闲聊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王光英在天津做事,是一位有点名气的年轻资本家,天津、北平相继解放后,他同许多资本家一样,对共产党的政策不了解,一直有害怕心理。

    刘少奇问道:“听说你是刚从天津回来的?”

    王光英说:“是的。”

    刘少奇十分关切地问:“你是天津的实业人物,也算是个有名气的资本家了,你说说最近天津的局势怎么样?”

    王光英笑着说:“自从人民解放军进了天津,形势大好,老百姓拍手欢迎,社会秩序也比国民党统治时好多了。”

    刘少奇吸了一口烟,说:“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了嘛,这是大势所趋,历史总会向前发展。我想知道天津那些资本家对共产党还有什么看法,我想你是知道的吧!”

    王光英说:“那好,我就实话告诉你,现在天津的经济状况并不好。”

    “怎么个不好法呀?”

    “资本家心情都很不安,许多工厂都停产了,他们没有积极性,怕共产党清算他们,还担心会斗争。”

    “依我看,是你们对我们共产党的政策还不了解,思想上有顾虑。”

    “是这样,但目前天津有一些工厂对解放战争还是有利的,有些能做军服,有些能生产装甲车和子弹。”

    刘少奇笑着说:“仗不会打多久了,全国很快就会解放,现在我们共产党考虑的是和平时期的建设问题,比如说城市应如何管理,经济应怎样恢复等等……”

    王光英这时才明白刘少奇关注的是建设问题,于是他就将目前天津工商界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刘少奇问:“你的工厂怎么样?”

    王光英说:“我在天津办了一个化工厂,生产情况也不好。”

    刘少奇说:“应该想法尽快恢复生产,有什么困难可以给当地政府谈,你年轻,在工商界也有点名望,回去要多做他们的工作,让大家放下包袱。”

    王光英忙说:“我是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有一技之长,不愿再在工商界干了,我完全可以搞技术,干嘛还要去当资本家呢?我们兄妹中有一半是共产党了,我要向他们学习,要求加入共产党。”

    刘少奇笑了。王光英感到有点迷惑,他觉着自己也许不应该提这种要求,他感到共产党不喜欢资本家。

    刘少奇摇头,说:“你这个要求,我不同意,我看你还是继续当个资本家好。”

    王光英不高兴,说:“让我继续干?”

    刘少奇说:“是的。你的心情我是理解的,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很多很多,但能在工商界起作用的很少,你如果穿着资本家的衣服,屁股却坐在共产党的一边,那不是更好嘛,这也是为党工作。我们共产党需要与进步的资本家合作,如果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何乐而不为呢?我还是希望你回天津去,重操旧业,做一个爱国的资本家。”

    王光英这时才完全明白了刘少奇的意思,他答应自己一定要当一个红色资本家,将屁股坐在共产党的一边,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刘老先生笑着从里屋走了出来。

    接着王光美也挽着母亲出来了。

    刘少奇与王光英的谈话暂时结束,一起出去吃饭。


如果您喜欢,请把《聚焦1949》,方便以后阅读聚焦1949二、王老先生拿着介绍共产党要人的册子查找女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聚焦1949二、王老先生拿着介绍共产党要人的册子查找女婿并对聚焦1949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