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要战事简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徐继素,陈君慧 本章:六、重要战事简介

    1.中国解放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垄断国家政治权力,国民政府继续获得广泛的国际承认,在日本投降后接收了大部分日本占领区。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发展壮大。到抗战胜利初期,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 亿;人民军队主力发展到130 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 余万人;日本投降后进军东北,在那里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巨大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并积极主张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国内其他民主势力也要求国民党放弃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从1945年下半年到1946年初,国共两党举行一系列谈判,先后就双方军队停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军队整编等达成协议。1946年3 月国民党中央全会推翻政协协议,企图继续维持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国共双方在东北问题上也相持不下;国内局势日益严峻。

    1946年6 月26日,国民党政府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在美国的帮助下,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从此发动了向各个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全国内战因而爆发。中共中央随即决定以自卫战争抗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后来又将自卫战争发展为以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为目标的全国解放战争。解放战争又称"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争第一年,从1946年6 月到1947年6 月,国民党军队实行军事进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实行战略防御。

    从1946年6 月起,国民党军队相继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区发动进攻。当时,国民党军队共有430 万人,拥有3.39亿以上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大多数近代化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和绝大部分交通干线,并接收了100 万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得到美国的大量军事、经济援助,在力量对比上拥有显著优势。国民党企图凭借优势在3 ~6 个月内击溃人民军队主力。到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解放区的105 座城市,包括华北重镇张家口。随后,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通过维护其独裁统治的宪法,强迫中共代表机关从其统治区域撤退,最后关闭了和谈之门。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共产党依据双方力量对比,实行了内线作战,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人民军队依托解放区,在8 个月内平均每月歼敌8 个旅(师),消耗了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机动兵力。而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许多城市和乡村,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被迫延长战线,分散兵力,进攻势头逐渐减弱。到1947年2 月,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状况发生变化,人民军队改变了战略上的被动地位。

    从1947年3 月起,国民党军队放弃全面进攻,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南部战线的两翼,即陕北和山东,而在其他战场上取守势,企图集中主力逐步消灭各地区的人民解放军。

    在陕北,国民党军队集中25万军队发动进攻,而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仅2 万余人。3 月19日,解放军在掩护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首脑机关转移后,主动撤出首脑机关原所在地延安。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解放军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良好的群众条件在广大地区迂回作战。到5 月初,经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歼敌1.4 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共产党首脑机关和西北解放军、或将其赶到黄河以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陕北战局。

    在山东,国民党军队集中45万兵力,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华东解放军则采取以一部正面阻击,以主力向敌战线两端反击的战法,在泰安、临沂、蒙阴、沂蒙抗击国民党军队进攻。5 月,抓住战机,在孟良崮一举全歼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的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进攻。

    与此同时,晋察冀解放军进行了正太等战役;东北解放军进行了夏季攻势;晋冀鲁豫解放军进行了豫北、晋南攻势。这些战略性反攻使国民党军队顾此失彼,到1947年6 月,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经过一年内线作战,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队102 万人,使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下降到373 万人,并且分散在漫长的战线上,机动兵力不足,后方空虚,战斗力削弱。

    而解放军总兵力达195 万人,机动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在这一年里,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高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军事斗争,从而形成了中国革命的高潮。

    战争第二年,从1947年7 月到1948年6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迫转入全面防御。

    在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的同时,中共中央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抓住国民党军队战略布局上的弱点,作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的主要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战略决策。1947年6 月30日,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国民党军队南部战线的中央强渡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随后远离根据地,向国民党军队战线后方的大别山挺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8 月和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和华东野战军主力分别向豫西和苏鲁豫皖地区挺进。三支南征大军展开于中原地区,把战线由黄河西岸推进到长江北岸。

    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包括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晋察冀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也相继转入反攻。人民解放军的进攻,迫使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全面转入防御。这不仅是解放战争开始以来,而且是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20年以来,人民军队首次转入全面进攻,标志着战争形势的根本转变。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名义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明确提出"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同时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这项重大社会变革更广泛地把解放区的农民动员起来支援战争。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毛泽东提出了在政治、军事、土地改革、经济、统一战线等各个方面的适合新的战争形势的纲领和策略。1948年3 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东渡黄河,抵达华北。

    在第二年的作战中,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队152 万人,粹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将国民党军队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和东北五个战场上,使其彼此不能相顾,丧失了完整的战线。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发展到280 万人,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已能进行包括攻坚战和运动战在内的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规模作战,并能一次歼敌近10万人。解放区总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游击战争空前活跃,在长江以南各省建立了许多游击根据地。

    国统区内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濒临全面崩溃,爱国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

    1948年4 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得到各界广泛响应。

    1948年7 月,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的统治走向彻底失败。

    1948年8 月,国民党军队被迫在已被分割的五个战场上实行重点防御。

    中共中央根据已经出现战略决战时机的有利形势,作出人民解放军继续在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作战,以求就地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集团的战略决策。1948年9月初,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在战役中,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队11万人,解放济南。这是解放军首次攻克有坚固防御体系的大城市。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和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9 月初,中共中央决定首先从东北战场开始举行战略决战,意图是解决已被分割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地的国民党军队,使东北解放军尽快入关,改善华北战争态势。中共中央还要求东北野战军集中主力首先进攻锦州,不使东北的国民党军队撤向关内与华北的国民党军队会合。9 月12日,东北野战军以70万兵力发起辽沈战役,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包围锦州。

    解放军坚决阻击了从东、西两面增援的国民党军队,于10月15日攻克锦州。

    17日和19日,被久困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或投降。解放军随即合围从沈阳出发增援锦州、被阻后一直迟疑逡巡的国民党军队,在27日将其全歼,其中包括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另外两个。解放军乘胜追击,于11月2 日攻克沈阳和营口。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战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一定近代工业基础的战略大后方,并为华北战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早在辽沈战役发起时,中共中央就同意华东野战军在苏北组织淮海战役。11月6 日,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发起淮海战役。7 日,中央军委依据辽沈战役胜利、中原战场发生有利变化和徐州的国民党军队撤守未定的情况,决定扩大作战规模,以求将以徐州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重兵集团的主力或全部歼灭于长江以北,使其不能撤向长江以南。解放军投入兵力60万人,而国民党守军共有80万人。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阻截、围歼了从东面撤向徐州的国民党军队,中原野战军阻止、包围了从西南方向驰援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兵团,孤立了徐州;第二阶段,歼灭了被包围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兵团,阻截、围困了从徐州出逃的国民党军队;第三阶段,待华北战场解放军展开后,歼灭了徐州逃敌。战役于1949年1 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其中包括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部队中的最后两个。至此,国民党军队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直抵长江北岸。

    在淮海战役进行时,中共中央急令刚刚结束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入关,与华北野战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使在华北的国民党军队不致逃走或收缩。1948年11月29日战役开始,解放军迅速将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在天津、北平、新保安和张家口等几个孤立据点。随后先后攻克新保安,张家口和天津,围困北平。1949年1 月31日,在北平的国民党军队22万人被迫接受和平改编。战役历时64天,歼灭国民党军队52万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分地区。

    经过这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损失了总兵力的42%,第一线总兵力的90%。蒋介石被迫提出和谈,并于1949年1 月21日引退到幕后。4 月,国民党和共产党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 月20日和谈破裂。21日,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的统治覆灭。5 月27日解放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上海。到1949年9 月,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此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未解放地区进军。1951年5 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澎湖列岛和其他一些沿海岛屿以外,全部国土获得解放。

    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中国解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规模最大的国内革命战争。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队807 万余人,实现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攻坚战和战略性大兵团作战的转变。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东亚乃至世界局势发生深远影响。


如果您喜欢,请把《世界当代军事史》,方便以后阅读世界当代军事史六、重要战事简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世界当代军事史六、重要战事简介并对世界当代军事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