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无穷旅馆:伽利略悖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丛书 本章:五、无穷旅馆:伽利略悖论

    什么样的数算大数呢?当然,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贵族想做数数的游戏——谁说出的数字大谁赢。“好,”一个贵族说,“你先说吧!”另一个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分钟,最后说出了他所想到的最大数字:“3。”现在该轮到第一个动脑筋了。苦思冥想了一刻钟以后,他无可奈何地说:“你赢啦!”

    两个贵族的智商显然是非常的低,这很可能只是一个挖苦贵族们的故事。但是,如果是发生在原始部落中,这故事大概就完全可信了。现已证实,在某些原始部落中,没有比3大的数词。如果问他们有几个儿子或杀死过多少猎物,那么,要是这个数字大于3,他就会回答说:“很多个。”看来,他们的计数水平还不如一些幼儿园的娃娃呢!

    有时候,看似不大的数却出乎意料的大,古印度的舍汉王就曾经吃过亏。据传说,舍汉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和进贡者、宰相达希尔。这位聪明大臣的要求看来并不高,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内放1粒麦子,第2个小格内放2粒,第3格内放4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的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就行啦!”

    “你所求的并不多啊。”国王说道,心里为自己对这种奇妙的发明不用花费太多而暗喜,“你会如愿以偿的。”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1格内放1粒,第2格内放2粒,第三格放4粒还没放到第20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一格增长得如此迅速,很快就可看出,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也兑现不了国王的诺言,因为这需要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1升麦子约137,560颗,照此计算,那就要给达希1136亿升。这位宰相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2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

    这样,舍汉王发现自己欠了达希尔好大一笔债,要么忍受他没完没了的讨债,要么砍掉他的脑袋,当然,舍汉王选择了后者。

    达希尔所要求的麦子粒数虽然大得令人难以置信,但毕竟是有限的,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人们总能把它从头到尾写出来。然而,还有一些比我们所能写出的无论多长的数还要大的数,即无穷大的数,如“所有自然数(正整数)的个数”、“一条线上所有几何点的个数”。这些数是随着数学的发展必然被人们发现的。第一次数学危机促使严格的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理论的建立,第二次数学危机则使极限理论成为微积分的主要工具。极限理论也是以实数理论为基础的,而实数的数目就是无穷的。对于无穷大的数,除了说它们无穷大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这些数能否进行比较?“所有有理自然数的个数和一条线上所有几何点的个数哪一个大些?”这一问题乍一看真是不可思议,但著名的数学家康托尔首先思考了这一问题,并指出二者是不一样大的。然而,我们又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既不能读出来,也无法写出来,该怎样进行比较呢?这下我们有点儿像一个既不清楚自己的汽车有多少座位,又不了解有多少个乘客,但却想知道座位够不够坐的司机了。既然他什么也不清楚,他会不会放弃原来的打算呢?根本不会。如果他足够聪明(而且通常的办法也是如此),他就会通过把座位和乘客逐个相比的办法来得出答案。他让第一位乘客坐在第一个座位上,第二位乘客坐在第二个座位上……这样一直相比下去。如果最后座位用光了,还剩下些乘客,他就知道乘客多于座位;如果乘客都坐下了,座位还有多余,他就会明白座位多于乘客;如果乘客都坐下了,座位也正好用完,他就会晓得,乘客和座位数目相等。

    康托尔所提出的比较两个无穷大数的方法与此是相同的,即给两组无穷大数列中的每一个数一一配对,如果这两组最后一个都不剩,这两组无穷大就是相等的;如果有一组还有些没有配完,这一组就比另一组大些。这种方法显然是合理且实际上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但是,当把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你却会大吃一惊。举例来说,所有偶数与所有奇数这两个无穷大数列,我们都会直觉到它们的数目相等,应用上述方法也完全符合,因为这两组数可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1 3 5 7 9 11 13

    2 4 6 8 10 12 14

    这里,这种对应是非常自然的。现在请读者思考一下:所有整数的数目与所有偶数的数目哪一个更多?当然,你会说前者多一些,因为所有的整数不仅包括所有的偶数,而且也包括所有的奇数。然而,这只是人们的直觉。

    如果应用上述方法,你会吃惊地发现,这种直觉是错误的,从下面的对应表就可看出:

    1 2 3 4 5 6

    2 4 6 8 10 12

    根据上述比较无穷大数的原则,偶数的数目与整数的数目是同样多的。

    当然,这个结论看起来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偶数只是整数的一部分,这与整体大于部分的直觉显然矛盾。由于这种矛盾首先是伽利略发现的,故称“伽利略悖论”。康托尔认为,伽利略悖论并非什么“悖论”。任何两组东西,只要能相互一一对应,就是一样多。“整体大于部分”这条规律只有在有穷的情况下正确。在无穷大的世界里,部分可能等于全体!这就是无穷的本质。

    对于有穷和无穷的特点,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的一则小故事给予了最好的说明:

    某旅游胜地有一家旅馆,内设有穷个房间。由于是旅游旺季,所以,所有的房间都已客满。这时,来了位客人想订个房间。“对不起,”店主说,“所有房间都住满了”。客人无可奈何地来到另一家旅馆。这家旅馆与别的旅馆并无多大不同,只是房间数不是有穷而是无穷多个,号码为1、2、3这位客人到来时,所有房间也已住满,但他疲惫已极,坚持要住下。旅馆老板只得耐心劝说:“满了就是满了,非常对不起!”正好这时候,聪明的老板的女儿来了。她看见客人和她爸爸都很着急,就说:“这不成问题!请每位房客都搬一下,从这房间搬到下一间。”于是,1号房间的客人搬到2号,2号房间的客人搬到3号依次类推。最后,这位客人住进了已被腾空的1号房间。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有无穷多位旅客的庞大旅游团要住旅馆,这下又把老板难住了。老板的女儿又出来解围:“这好办,您让1号房客搬到2号,2号房客搬到4号,3号房客搬到6号这样,l号、3号、5号等单号房间就都空出来了,新来的无穷多位客人就可以住进去了。”

    来多少客人都难不倒聪明的老板女儿,于是,这家旅馆越来越繁荣。后来,老板的女儿考入了大学数学系。有一天,康托尔教授来上课,听说此事后问她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给1寸长线段上的每一点安排一个房间?”

    她绞尽脑汁,想要安排一下,但终于失败了。康托尔教授告诉她,1寸长线段上点的数目和自然数的数目尽管都是无穷的,但却不是一样大的无穷。线段上的点要比自然数的个数多得多,任何想安排下的方案都是行不通的。为了证明,我们给它们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线段上每一点可用这一点到这条线的一端的距离来表示,而这个距离可写成小数形式:

    点l 0.a11a12a13a14…

    点2 0.a21a22a23a24…

    点3 0.a31a32a33a34…

    ……

    点K 0.ak1ak2ak3ak4…

    现在我们可认选一个实数b=0.b1b2b3…,其中bk≠akk,同样,b1≠a11,b12≠a22。

    显然,b不等于上述任何数,因为至少第k位bk≠akk。这样,线上的点与自然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就建立不起来,线上的点数所构成的无穷大数大于自然数所构成的无穷大数。

    可以证明且令人惊异的是,无论线段是1寸长,1尺长还是和赤道一样长,上面的点数都是相同的。而且,平面、立方体上所有的点数与线段上所有的点数也是相等的。这种无穷是比自然数、分数的数目更高一级的无穷。同样可以证明,所有几何曲线的数目是第三级的无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想象得出更大的无穷大数。这三级无穷大数就足以包括我们想到的所有无穷大数了。看来,在无穷的世界里,我们有点像开头所讲的那两个贵族了!

    ------------------


如果您喜欢,请把《悖论趣话》,方便以后阅读悖论趣话五、无穷旅馆:伽利略悖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悖论趣话五、无穷旅馆:伽利略悖论并对悖论趣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