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克柴沟堡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李志民 本章:首克柴沟堡

    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面临我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打击的严重威胁,惶惶不可终日。但由于美、蒋、傅之间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是守,是南逃还是西窜,尚举棋不定。傅作义错误地估计东北野战军至少需三个月才能入关,所以,仍存侥幸思想,未定下立即逃跑的决心,而采取“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将其四个兵团、十二个军、五十二个师近六十万人,收缩在以平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一千余公里的铁路线上,摆开一字“长蛇阵”,将他的嫡系部队配置在北平至张家口一线,以便于西窜;而将蒋系部队配置在北平及其以东地区,以便驱使其抵挡我东北大军人关。

    根据敌情,中央军委决心利用傅作义的侥幸心理,乘其举棋不定之机,以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用突然的行动将敌分割包围,尔后各个歼灭,即所谓“猛虎扑羊,抓住再吃”的战略。当时,敌人已是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迅速决策狂跑,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能否抓住敌人,是战役成败的关键。为此,军委决定:华北野战军撤围归绥,缓攻太原,同时命令东北野战军于十一月下旬迅速隐蔽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互相协同配合,对西线之敌“围而不打”,对东线之敌“隔而不围”,抓住西线,稳住东线,由西往东完成对敌军的包围。

    为了完成对敌军的战略包围,军委电令我华北第二、三兵团与东北野战军先遣第二兵团在平张线统一行动,包围张家口,断敌西窜通路,并吸引平津之敌西援;东北野战军主力及华北野战军第七纵队负责分割、合围平津之敌。当时敌军部署在张家口地区的部队是:第十一兵团部、第一零五军军部、骑兵第五旅和两个保安团位于张家口;暂编第十一师(即第二五九师)位于宣化;暂编第三十一师(即第二七一师)位于下花园、赵川堡;第二一零师、骑兵第十一旅位于柴沟堡、周家河地区。

    十一月二十六日,我第二纵队率第五、六旅(缺第四旅)从归绥外围的官村、隆盛庄出发,向张家口挺进。塞外冬来早。关内还是初冬,塞外已下过几场大雪。天气虽然寒冷,但指战员们听说要解放张家口,心里热乎乎的,个个兴高采烈。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我和韩伟等纵队领导同志策马东进,看到战士们荷枪扛炮,踏着皑皑积雪,雄赳赳,气昂昂地前进,思绪骤然回到两年前那艰苦的岁月: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经过八年浴血抗战的晋察冀军民从日本帝国主义手中收复了张家口,万众欢腾,举国共庆。饱尝铁蹄之苦的张家口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重建家园,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张家口成为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是,正当张家口日趋繁荣的时候,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蒋介石继抢占我承德和冀东十余座县城之后,又令国民党第十一、十二战区部队进攻我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我军被迫进行张家口保卫战。

    当时,我二纵奉命在怀来以东担任正面防御,从九月二十日至十月十二日,历时十四天,粉碎了敌人四个师的轮番进攻,歼敌三千八百余名,坚守住阵地。在战斗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九月三十日,敌一个营向内外泡南山我十五团七连一个班的阵地猛攻,从上午十时到下午五时,敌发射炮弹一千余发,该班在班长闫耀清的带领下顽强战斗,连续打退了敌人七次冲锋,歼敌一百六十余人。十月三日,敌九十四师以两个团的兵力猛攻火烧营我十四团二营阵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二营指战员依托坚固的工事与有利的地形,顽强固守阵地。六连三排长孙才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守卫某高地,打退敌人多次冲击,后来,敌步兵伴随坦克又冲近阵地,孙才毅然抱起集束手榴弹冲向敌坦克,壮烈牺牲。正因为阵地上有许许多多象孙才这样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战士,虽然最后火烧营阵地工事几乎悉数被毁,但大多数阵地仍巍然屹立。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正当我东线各部队连续挫败进犯之敌,准备再歼来敌的时候,国民党傅作义部乘我张家口西线防御薄弱,集中三个步兵师及数干名骑兵,突然从张北、狼窝沟方向偷袭了张家口。这时鉴于张家口既被敌人抢占,继续坚持怀来地区作战已无意义,十二日晚,我二纵才奉命撤出战斗。

    蒋介石抢占张家口之后,得意忘形,趾高气扬地宣布召开伪国大,制定伪宪法,并准备粉墨登场当伪总统。针对蒋介石妄图抢夺人民胜利果实的狂妄野心,十月十三日,我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严正指出:“我们令解放区的一切军队,一切人民,一定要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收复张家口及一切失地”。次日,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发布保卫张家口战役公报中又坚决表示:“我们从敌寇手中解放的张家口,一定要由我们从蒋家进犯军手里重新解放出来”。

    敌人偷袭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激起了广大指战员极大的义愤。我二纵原是冀察人民的子弟兵,与张家口的得失更有密切关系,所以大家都紧握拳头立下誓言:“一定要收复张家口,为牺牲的烈士报仇!”两年过去了。两年问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已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我二纵在战斗中也锻炼得更加坚强,特别是经过一九四七年春的新式整军运动,部队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一九四八年十月,纵队又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和《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等指示精神,进行了“反对极端民主化,加强集中统一;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加强集体观念;反对游击主义,树立正规战争所需要的作风;反对无组织无纪律,加强组织纪律观念”的教育,提高了部队的组织纪律性,做到万众一心,令行禁止,以适应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我和韩伟等纵队领导同志策马在行军途中,看着部队整连整营整团踏着坚定的步伐向张家口疾进,百感交集,思潮澎湃,个个眼睛里都闪烁自豪、欢快的目光,充满着必胜的信念。雪地里行军是艰苦的,也是愉快的,同两年前撤离怀来阵地时那种沉重、愤懑的心情,恰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二纵经过两天半的急行军,于十一月二十九日抵达东洋河、宣平堡一线。侦察得知,驻守柴沟堡之敌第二一零师已闻风撤至张家口外围的孔家庄一线,只留下骑兵第十二旅两个连和保安部队。三十日拂晓,五旅迅速全歼了柴沟堡守敌两个连和保安部队,并乘胜前进,当晚进占了左卫。与此同时,第一纵队占领怀安,接着渡过洋河,占领沙岭子,切断张家口与宣化通道。第六纵队攻占万全、郭磊庄,俘敌二千余人;接着,与我二纵并肩攻占了张家口以西之黄土梁、吴家窑、赵家窑、孔家窑等外围据点,可谓势如破竹。这时,我华北第三兵团三个纵队已从东、南、西三面进逼张家口,给傅作义集团西线以严重威胁。


如果您喜欢,请把《李志民回忆录》,方便以后阅读李志民回忆录首克柴沟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李志民回忆录首克柴沟堡并对李志民回忆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