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空的大法官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本章:二、天空的大法官

    在去布拉格的路上,有一个小客栈,一个病人正躺在客栈的床上,他已在这里躺了好几个星期,床边坐着愁容满面的妻子,一旁是饥饿难忍的孩子。这个拖家带口的远行人,病在异国他乡,无亲无故,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这个病人叫开普勒(1571-1630),是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从小就体弱多病,常常受到死神的威胁。但他没有被病魔吓倒,以顽强的毅力读完了大学。在大学里,他加入了秘密地宣扬哥白尼学说的组织,很快就成了哥白尼学说的忠诚战士。24岁时,他写了《神秘的宇宙结构》一书,由于书里充满了玄妙的怪论,当时没人理会。后来,开普勒把这本书寄给了已负盛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1546-1601)。

    第谷是丹麦的贵族,国王把哥本哈根海峡中的一个小岛给了他,供他在上面进行天文观测。他在这个小岛上,亲手建立了一个天文观象台,从1576年起,他带领助手们开始了细致的天文观测。他们20年如一日,累积了大量的准确的观测资料。

    当第谷看完了开普勒的书后,敏锐地发现开普勒是一个爱动脑、肯钻研、极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于是,第谷便写信邀请开普勒前来和他一道工作。开普勒接到信后,异常激动,立即携眷上路,千里迢迢投奔第谷。

    开普勒那瘦弱不堪的身体,经受不住长途跋涉的劳累饥苦,刚刚走了一半路,就病倒在客栈中。

    处在困境中的开普勒,只好硬着头皮,向第谷发出了一封求援信。第谷接到信后,马上给他寄来了钱,开普勒得以摆脱困境,赶到了布拉格,做了第谷的助手。第谷把研究战神——火星的出没规律的任务交给了开普勒。共同的事业使他们结成了忘年交。第谷不仅精心指导开普勒的研究,而且还经常解囊相助,帮助他渡过生活难关。

    但是,好景不长,开普勒在他多疑妻子的挑唆下,突然和老师翻了脸,他把国王没有召见他和火星研究毫无结果等都怪罪于他的老师。最后竟用第谷的钱作路费,留下一封无礼的信,不辞而别了。

    第谷看完这封充满谩骂的信后,没有发怒。他爱才如命,真心希望他成才。他把事情的原委写信告诉了开普勒,并盼望他返回布拉格。开普勒反复地读着老师诚挚友好的来信,知道自己错了,立即回信深表歉意。当开普勒回到布拉格见到自己的老师时,流着热泪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不久,国王就召见了他,他得到优厚的待遇。然而,正当开普勒准备持笔上阵,大显身手的时候,第谷却一病不起。

    临终前,第谷把开普勒叫到床前,把他一生累积的观测资料都交给了开普勒,希望他继续观测下去,最后把观测结果绘成一个星表。开普勒把老师的嘱托记在心里,振作精神,准备再次迎战曾使他败北的战神。那么,采用什么武器呢?开普勒是哥白尼学说的信奉者,因此,他首先想到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哥白尼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但却还没有摆脱天体按圆形轨道均匀运动这一自古希腊以来就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观念。既然如此,开普勒也认为火星是按圆形轨道出没的,他相信用这条圆形锁链一定能征服战神——根据老师留下的观测记录编制一个火星运行表,于是他同战神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他知道战神也不好对付,为了避免重蹈上次一败涂地覆辙,他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战神的活动情况,然后用这条圆形的锁链去套战神,想把它囚禁起来。可是,在太阳神、商神、爱神等的助威下,战神东冲西撞,左闪右躲,对这圆形武器毫不在乎。这时,开普勒已有点气力不支。但他仍然千方百计地围追堵截,想把战神俘虏到星表监牢里去,然而,狡猾的敌人出其不意地扯断了开普勒已给它戴上用方程式联成的锁链,从星表的牢笼中冲了出去,逃向了自由的宇宙空间。开普勒又一次败下阵来。

    意志坚强的开普勒没有气馁,失败对他来说,不过是意味着要重新寻找一种新的武器。他决心要抛弃祖先传下来的、锈迹斑斑的圆形锁链,经过长期认真的分析和计算,在两次失败的基础上,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椭圆形的锁链。

    第三次战役开始了,开普勒不慌不忙,静观战神的动向。战神一步一步地向开普勒逼来,就在快要碰倒开普勒的一刹那,开普勒把椭圆形的锁链奋力一挥,只见锁链不偏不倚,正好套在战神的脖子上。战神拼命挣扎,企图逃跑,怎奈它已被开普勒捆在锁链上,它只有老老实实地按椭圆形轨道行动了。其他神见事不妙,仓皇逃走。第三次战役仅一个回合,就擒拿了战神,这完全归功于这种椭圆形的新式武器。就这样,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一定律: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战场上硝烟还没有散尽,开普勒正在加固表格牢笼。太阳神驾着车子也快要逃下西山了,正在这时,“它透过晚霞的缝隙狠狠地看了战神一眼。战神似有所悟,它趁开普勒不注意的时候,使用了它的“杀手锏”,突然朝开普勒撞去,开普勒没有防备,踉跄几步,跌倒在地。战神再一次欺骗了开普勒。

    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几个天神又开始聚拢上来,开普勒苦战了一天一夜,已精疲力竭,只好收笔休战。从此,开普勒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他闭门谢客,仔细地翻阅着他老师的观察记录,冥思苦算了一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他发现了战神的“杀手锏”。原来,自己也和前人一样,认为每个行星都以同一速度运行,但实际上,行星在椭圆形的轨道上是以不均匀的速度运行的。难怪当初战神是由慢而快地撞向自己的。

    反攻的号角吹响了,开普勒手里拿着笔,凝视着纸上一年前为战神设下的牢笼。尽管战神戴着椭圆形的锁链,但它仍眉飞色舞,得意洋洋,正在向开普勒示威呢?

    只见开普勒大笔一挥,勾勾点点,横横竖竖,一个疏密有序的表格牢笼顿时出现了。这时,战神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只能有紧有慢地运行了。就这样,开普勒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二定律:行星的向经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乘胜追击,用同样的战术,其他天神也都成了开普勒的阶下囚。

    开普勒并没有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战果,为了防止天神们的新花招,他又苦苦地笔战了九年,于1618年又发现了控制所有天神的一个法宝。即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和太阳的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就是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

    在开普勒手稿的最后一页上,画着一幅胜利女神的肖像,她乘着车子赶来为他贺喜,给他送来了象征着胜利和荣誉的月桂花冠。

    这位在科学的天空中纵横驰骋的勇士,抛弃了行星必须按圆形轨道匀速运动的古训,相继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巩固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后人称为“天空的立法者”。

    在贫病交加中奋战了20多年的开普勒,始终没有忘记恩师的嘱托,他以惊人的毅力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又坚持观测了近10年,从老师观测的750颗星增加到了1000颗星。于1627年终于发表了由老师定名的天文表,实现了老师的遗愿,苦心培育他的恩师可以含笑九泉了。

    1630年晚秋的一天,在去布拉格的路上,一个瘦弱的老头迎着寒风,摇摇晃晃地走着他苍白的脸上挂满了愁容,为了科学和生计,他要去求见国王。

    日头西斜,他走到镇上的一家小客栈里歇下来过夜。次日,他就再也下不了床了。这个可怜巴巴的老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去了。

    他就是一代伟人开普勒。科学史家说:“第谷的后面有国王,伽利略的后面有公爵,牛顿的后面有政府;但是,开普勒的后面只有疾病和贫困。”开普勒在崎岖的科学山路上铺下了层层台阶,第一个踩着它们攀上科学高峰的正是牛顿。

    -----------------------


如果您喜欢,请把《自然观纵横谈》,方便以后阅读自然观纵横谈二、天空的大法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自然观纵横谈二、天空的大法官并对自然观纵横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