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第二军医大学文学沙龙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杨健 本章:西安第二军医大学文学沙龙

    1968年随着知识青年的大量入伍,在军队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以城市青年为成员的文艺圈子。他们利用军营休息的间隙往来与各连各营,交换手中的小说和黄皮书。在星期天、节假日,不同城市的知青还分帮聚合,交流小道消息和手抄本小说、诗歌。

    在南京汤山炮校、北京知青杨建国利用夜晚,在被窝中打手电写下了约四万字的反映测绘兵生活的剧本《测旗红》。并寄给在空军的朋友徐小欢和在河南当炮兵的沈卫国等人。由于其写作工程庞大,徐小欢等人便在书信中代称其为《登峰造极》。另外杨建国等人还利用书信交换旧体诗。

    在北京空军×军,北京知青徐小欢进入军队业余宣传队拉大提琴和弹中阮。因为会演结束,他写了一封《与中阮告别书》放入琴匣内,后来这篇散文被下一届会演的女兵开匣发现,这篇文章一时轰动,人人知徐小欢之名。后来弹中阮女兵又作《续中阮告别书》,也广为流传。徐小欢后来又写有《太行山演出纪行》、《军文艺干事们》等记述散文。

    在军队医院、医科大学,是城市兵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些单位,生活节奏比较慢,行动较自由,又驻扎在大中城市,所以文艺圈子也比较多,文学活动比较活跃。西安第二军医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的学员大多是城市兵,其中高干子弟,特别是女兵占很大比例。在1970年至1973年,第二军医大学内的文学圈子活跃。这些文学创作带有比较统一的高干子弟、老红卫兵的色彩。

    在第二军医大学,喜爱文学的年轻女学员,何辛平、黄虹等人聚在一起谈论文学,传递手抄本。也有人自己悄悄写一些新诗,在圈子内流传。

    工农兵学员黄虹的笔记本,有当年沙龙活动的片断记录,上面抄满了各种格言、警句以及未署名作者的诗篇。

    有关于两性之间的:“少女越是善良,就越是容易失身。”()有关于艺术的:“美和实用是一样有用的。”(米里哀主教关于不种菜而种花的谈话)等等。

    对本子上的内容作一个大致分类统计,是有趣的,从中可以了解到第二军医大学文学沙龙当时活动的一些内容。

    摘录内容涉及:

    鲁迅语录及诗歌、《马克思传》、、姚文元杂文《反对无聊的生活》等、《六大危机》(尼克松)、《田中角荣传》、《小火花集》、(伏契克)、《烈士诗抄》、《古丽娅的道路》、普希金的诗、莱蒙托夫的诗、雪莱:《给云雀》、闻捷:《我思念北京》、郭小川:《向困难进军》、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冰心:《繁星》、《春水》,《克雷洛夫寓言》、《福尔塞世家》、《艰难时世》、、、《欧也妮·葛朗台》、、《落角》、(茅盾)、《约翰·克利斯朵夫》……

    手抄诗部分:

    《陈毅诗抄》

    海燕颂(69行)

    海燕之歌——献给文革中的闯将们(散文诗)

    海洋三部曲(148行)

    伦理的海潮(120行)

    征帆(207行)

    船(12行)

    致大海(92行)

    海燕戒(44行)

    真正的朋友(69行)

    友谊(50行)

    让青春闪光(北大五四诗社集体创作)

    颂红卫兵(18行)

    生与死(10行)

    肖继业赞(59行)

    军队的女儿(230行)

    红卫兵万岁(80行)

    怎样对待生活?(42行)

    决裂·前进(720行)

    父、子、家(旧体三首)

    当我高唱《国际歌》(69行)

    挥手之间(74行)

    相信未来(作者:食指)

    《毛主席未发表的诗词》(22首)

    献给“居心叵测”的人(19行)

    什么是青年?(74行)

    为着毛泽东,我们何畏牺牲(24行)

    黄虹和俞飞飞在北京十一学校(中央军委干部子弟集宿制学校)是同班同学、学校舞蹈队队员。这次在二军医大两人又分在同一中队。俞飞飞是文学沙龙里的活跃分子。她跟男学员郭志斌(一个老高中生)学写古诗。她曾经写过一首纪念某伯伯(此人因飞机失事丧生)的七律,在圈子内流传。郭志斌为俞飞飞写过一首旧体诗,纯粹是游戏之作,每一段结尾用“飞”字作结,如“……梦思飞”、“……壮思飞”。党支部会上讨论俞飞飞入党资格时,有人举这首诗为证,证明俞飞飞有资产阶级思想,不够入党条件。结果俞飞飞未能入党。

    1971年夏秋之间,在这个“小圈子”内,大家纷纷学写古体诗并相互交换新诗。俞飞飞有《丑奴儿》、《〈自嘲〉借辛弃疾韵》、白话长诗(失题)

    车轮飞滚

    汽笛长鸣

    烟云相吻。

    一个车厢、

    一排座位

    一对姐妹

    她们共叙友谊……

    穆晓的白话诗《我爱海洋》(50行):

    我是一个年轻的水手,

    兴奋地舞着心中的双桨……

    黄虹的《忆秦娥·校园》:

    校园夜,莹心歌唱,琴声合乐。

    《沁园春·赠黄宁》(注:黄宁是黄虹的哥哥,在当测绘兵):

    冰峰插入云天,有骆驼坐骑跨群山。

    及赠穆晓旧体七绝诗二首和白话诗〈交谈〉(100行)

    寂静的夜晚,总是交谈的时光。


如果您喜欢,请把《1966-1976的地下文学》,方便以后阅读1966-1976的地下文学西安第二军医大学文学沙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66-1976的地下文学西安第二军医大学文学沙龙并对1966-1976的地下文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