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期的结束——寒流袭来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杨健 本章:黄金时期的结束——寒流袭来

    1973年以后沙龙中写诗的人就多了。有史保嘉、马嘉、杨桦、鲁燕生、彭刚、鲁双芹、严力等。他们的诗大都散失。现在仅存的散稿如下:

    马嘉:

    我的诗歌没有旗帜

    发出一道

    比少女的胸脯

    还要赤裸裸的

    太阳光

    我像秋天的野果

    那样沉重

    我具备了十月的一切、一切……

    鲁双芹(女):

    生活并不卑贱

    然而对于过去,我们连一分钟也不是圣洁的

    我的生命像块被开垦的土地

    拿去吧,走开吧,我再也无话可说……

    李之林:

    一切

    都那样平庸

    那样合理

    那样不能让我容忍

    沿着看不见的道路

    我走着,走着

    隐约地

    我感到了

    淡淡的怡人的悲哀……

    彭刚:

    一见阳光

    我的心就融化了

    舒舒服服地

    淌着遍地都是

    呵!

    爸爸

    妈妈

    我像个孩子一样

    走着,走着,

    把我的一切都抛弃了……

    杨桦:

    英国式的裤线和气概

    我是一位标致的有香气的男子

    我的歌声曾来自栅栏的后边…

    在“文革”中运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诗歌探索和试写的诗人还有:

    林莽,原名张建中,(1949冬-)1969年在白洋淀水乡农村开始诗歌创作。

    田晓青,笔名小青,(1953.4-)北京人,原籍河北蠡县。“文革”期间曾经入伍,1973年复员后回城当工人。

    严力(1954.8-)北京人,原籍宁海,1974年开始写诗。

    杨炼(1955-)生于瑞士伯尔尼,北京人,1974年读完高中,到北京昌平县插队,插队期间开始写诗。

    以上这些青年诗人,在“文革”后的新诗歌创作中,作为“先锋派”的主力崭露头角,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们都曾受到过“地下诗坛”的雨露,创作发轫于“文革”期间。

    到了1974年,“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所有的人都感到了政治气压的变化。在这一年秋天江青集团开始对地下文坛进行查抄、清剿。在政治压力下较有规模的诗歌活动已告结束,大的沙龙开始解体,剩下一些分散的小圈子,局限于最密切的朋友之间。

    在这之后,芒克与彭刚曾组织最早的“先锋派”,拉多多参加,试图进行更现代主义的试验。这个圈子实际仅有芒克和彭刚两人,维持了不到两个月。

    1974年,多多拿出了他的第三册诗集,芒克如约与他进行了交换。这是一次私人的决斗。

    随着大大小小文艺沙龙的解体,随着岁月流逝,徐浩渊的风采以及彭刚诸人的隽言已随风飘逝,知者了了。“白洋淀派”诗人的诗句却留存了下来,在新时期到来时独领风骚。


如果您喜欢,请把《1966-1976的地下文学》,方便以后阅读1966-1976的地下文学黄金时期的结束——寒流袭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66-1976的地下文学黄金时期的结束——寒流袭来并对1966-1976的地下文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