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节约型富豪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刘世英 本章:做一名节约型富豪

    市场经济制造的最大神话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有拥有巨大财富的可能性。各种财富排行榜中布衣变大款的创业故事、每周都在制造的各种彩票富翁,都让这个神话变得似乎人人触手可及。这是一个知识和智慧在财富欲望的鼓动、升涨中迷失的时代。

    “只要选对道路,坚定地走下去,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取财富。当然,有时候需要一点运气。”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夫人伊莎贝拉这样总结自己的财富观。

    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富豪们应该是开着名车、住着豪宅,出手一掷千金的一群人。但相对于大多数亿万富豪来说,江南春“反其道而行”,在私底下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消费很低,没有豪华奢侈的生活。号称工作狂的他一面风风火火地拓展他的事业,一面却在每次等待亿万钱财的行动中做着处处“务实”的人。

    在上市过后,江南春就反复对身边人强调,要心态归零,不要每天都去关注市值变化,事业才刚刚起步。他说:“一个月开支只需要1万元就足够了。坐飞机,我从来都只坐经济舱。私人飞机更是不会考虑。”1万元的月开支对中国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对江南春这样身家的人而言,确实显得不够“阔气”。

    江南春的居住条件相对也较“寒酸”。业界流行着这样一个小故事:江南春约一个朋友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楼下的咖啡屋谈生意,结果江南春在15分钟后才到。朋友纳闷地问他,你就住在这楼上,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江南春笑说:“我住在这附近的一家三星级酒店里,还是与同事合住一个房间。”

    江南春还很喜欢回家吃饭。用他的话说,这样“不但实惠,而且可以用有限的时间享受无限的家庭温暖与温馨”。

    江南春说:“财富其实应该只是一种力量和能量,它可以帮助你把梦想变成现实。创造财富是为了实现梦想,这个创造的过程才是一种享受。只能说,有了财富可能会离想要的生活更近些。但目前处在创业过程中,我的休闲娱乐时间非常少,这注定财富的消费与我无关。”

    台湾的有钱人很相信这样一个致富故事:有一个人去请教某富翁如何发家致富,富翁说:“请你等一下,故事很长,我把电灯关了再讲。”这个人马上心领神会地说:“谢谢您,我知道该如何致富了。”在台湾的有钱人看来,若要致富就必须从点滴细节开始节约资源,不浪费就是致富的基础。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办公室里只有几张拼凑的会议桌,而江南春的办公室更是简单,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玻璃隔间就是他的办公室了,房间里除了一张简单的办公桌和两把会客椅外,几乎没有别的摆设。吸引我们的是江南春身边那堆厚厚的文件和合同。要知道江南春并不太精通电脑,每份文件都是他一笔一画签下来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江南春在财富上表现出的一种“悭吝”,使得许多人都对江南春产生了“大器晚成”的错觉。其实到2006年3月,他才刚刚满33岁而已。

    江南春也还说过,他会善用财富,当一名社会慈善家。而他也向母校华东师大捐款100万元设立了分众助学基金,帮助师大那些聪慧、努力但家境贫寒的学子。他还发动长江商学院CEO班包括马云、朱新礼等在内的30多位同学成立了援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华夏慈善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被问到有了比较多的钱想过怎样用时,“后来我们发现参与慈善救助使这些资金有一个比较好的出口”,在江南春看来,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应该有的共识。“我想,这群人都是在国家的高速发展这个大背景下长大的,对国家、对这个时代的感恩心还是非常强的。”

    “‘节约型’是一个让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不过做富豪不是我的理想。当我们创造财富以后,应该优化地去分配和使用它,一方面,你可以去做你希望或者喜欢做的事情,借助于财富的力量去实现梦想,另一方面,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和环境是我们得以创造财富的大基础,用财富可以去履行你的社会责任,把它变成一种回馈社会的能量。当发挥出对于社会的能量,财富才真正显现出它的意义。”

    在慧聪集团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郭凡生看来,财富有两种:一种是身外的,一种是身内的。身内的财富就是你的知识、品德操行等,身外的财富有多少呢?其实人也花不了多少钱,成吉思汗死后埋葬的地方也就那么大,尽管他生前的疆土很大。住的房子、坐的车子、办公室并不代表企业本身的能力和实力。所以,具备两种财富的江南春虽然活得“很简单”,但也很滋润。


如果您喜欢,请把《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方便以后阅读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做一名节约型富豪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做一名节约型富豪并对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