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难对付的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京民李政邵世宏 本章:一个很难对付的人

    林为岩案被定为“一号专案”后,工作组领导要求专案组,务必把林为岩案拿下来。

    专案组的成员有李继亮、胡保强、王均和王云4人。主审胡保强是公安系统的预审科副科长,其他3位来自税务系统的同志主要提供业务支持。

    吕华和马森非常重视“一号专案”,马森还亲自与林为岩谈话。

    马森说:“工作组到汕头后,林为岩就想跑,他已经做好出逃的准备,但一直在犹豫。要是晚几天找他,估计他就跑了。林为岩这个人文化素质比较高,业务也挺懂的。于是,他就大玩‘业务游戏’,大谈‘最低税负率’的好处。设置‘最低税负率’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收税。”

    据说,有的办案人员在讯问林为岩时,差一点被他带到沟里去。可见林为岩还是有一套的。这次马森与他谈话,他还是拿出看家的本领,说“最低税负率”如何之好。岂不知,他这次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找错了人。

    林为岩说:“我们潮阳的包税率,是局党组反复研究决定的,我们这儿经济不太好,要是不定最低税负率,就连百分之二点几都收不上来。我们是为了多收税才这么搞。”

    马森一针见血地指出:“保证‘最低税负率’绝不是为了给国家多收税,而是地方政府想从中分多少钱,说白了是地方利益的驱动。”

    法律规定,增值税是根据销项税减去进项税征收税款,任何地方和部门都无权变通。潮阳市自行设定“最低税负率”,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般工业企业的税负为5%左右,而潮阳只有2.1 %至2.2 %,与全国平均税负有很大差距。之所以收不到5 %左右,是因为还得考虑骗税分子的利益。据了解,潮普两市的增值税收入,占了当地增值税收入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增值税,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虚假企业缴的税款。在“飓风行动”中,工作组就发现潮普两市有近一半的企业是虚假的。如果不降低税率,骗税分子就无法立足,政府就得不到这块收入。搞“最低税负率”的目的,就是当地政府想从中分钱。

    马森的分析让林为岩无言以对,两眼不敢抬头直视。尽管林为岩没有当场承认他的“最低税负率”的真实用意,但他狡辩已经没有了市场。

    马森与林为岩谈话后,专案组继续与林为岩较量。

    通过工作组成员王均的叙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林为岩堕落的一些细节。王均说,林为岩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林为岩在税务系统曾经当过纪检监察干部,审讯他的时候,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问他什么,他都先回答不知道,然后再想,一个问题能想几十分钟。想得成熟了,或者说就像电脑一样存盘了,他再回答你,而且一旦思考成熟,就很难出错,问多少遍答案都一样,很少出现漏洞。就是交代点什么,他也是一点点地吐,不是一次说痛快了,不像有的嫌犯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哗啦掉地上,就这一摊儿了,你们看着办吧。他不是,用吞吞吐吐形容他都不太恰当,应该用星星点点往外挤形容他才对。

    王均说:“林为岩就是这样一个人,心眼太多。我们就是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每天都得斗智斗勇。林为岩对我们几个人颇有微词,说李继亮是踩着他的肩膀往上爬,说我一天到晚凶巴巴的,而王云是搞文字材料的,他说王云没按他的话去记录,他说东,王云记的是西。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正因为他太狡猾,我们不得不倾尽全力对付他。他有时特别让人生气。打比方说,咱们中午吃的是油饼,咱也知道他中午吃的是油饼,但按照讯问程序,你必须问他这个环节,就是问他中午吃的是什么?他痛痛快快地回答吃油饼不就结了呗。你猜他怎么着?他能说不知道,然后足足想20分钟,再回答你说:吃了油饼。真能把人气死,他真是这个样子。”

    王均发现,林为岩税收业务好,在具体操作上比他要熟练。加上他脑子灵,在税务系统口碑又好,是作为后备干部考核第一名身份下去挂职锻炼的,这些情况与复杂的案情交织在一起,使这个案子显得有点扑朔迷离。林为岩还大谈他制定的“最低税负控制率”和“三四三原则”完全是迫不得已,这些都是他在沉重的社会压力和领导压力下才想出的策略。由于实施他的这些措施,潮阳骗税的商贸企业慢慢被管起来,渐渐有了秩序,这两年已呈下降趋势。这些“政绩”说明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心劳,税务系统的人又“相煎何太急”呢?林为岩说得振振有词,也确实迷惑了一些办案人员。但是,工作组领导及时发现了这个情况,组长在大会上批驳了这些荒谬的论点,让大家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比如,林为岩提出的“三四三原则”,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他把原来全是潮阳本地的进项税票改为本镇的、本镇之外本市之内的和市外的进项税票,并按三四三比例配置,让它伪装得更隐蔽、更合法化。这是典型的渎职失职、滥用职权行为,性质是极其恶劣的。

    然而,最初审问林为岩时,他死不承认有“三四三原则”。其实,工作组去潮阳检查时,消息已经泄露了。王均说,他去潮阳调查时,专门搜集了国税局相关领导的笔记本,因为那是直接证据。但那些干部都说没有工作笔记,或者说找不到。偶尔找到了,一看也都是潦潦草草的。为什么?原来是他们听说税务总局检查组要下来,集中把原来的笔记本或藏起来或销毁了。销毁之前,他们又根据原来的笔记重抄了一份,把重要的东西都删改了,剩下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内容。因为慌忙,加之又是一口气抄的,所以字迹潦草而且非常相同。工作组拿到了林为岩的两个笔记本,发现两个相同日期的记录,内容却不同,这一本写一套,那一本写的却是另一套,破绽百出。

    假的就是假的,真笔记本最后还是让工作组弄到了。王均兴奋地说:“潮阳国税一些分局或所的领导差不多都换了笔记本。只有一个分局的局长特别神,他是出差了还是干什么去了,没有把笔记本藏起来。因此,只有他的笔记本还真实地记录着一些事情。我们是8月底去的,那笔记本记录的是8月中旬的事儿。笔记本里写着:‘上边说,总局要来检查,这次风声紧,势头重,林局长指示务必做好准备,包括销毁一切不利证据……’我们把所有分局的工作笔记本都收集起来,只有他的笔记本记录着这些话,也只有他的笔记是真的。从笔记本中透露的信息看,林为岩他们早就知道税务总局要下来检查的消息,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布置以应付检查,包括林为岩亲自找上层的事。他对市长、市委书记说,这一回总局要动真格的了,你们要出来挡一挡,我们是挡不住了,你们挡不住咱们就全完了。最后由市里拨款,帮助下边的虚假企业租机器、找厂房,这完全是政府领导下的弄虚作假,这些事情笔记本里都有反映……”


如果您喜欢,请把《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方便以后阅读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一个很难对付的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一个很难对付的人并对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