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财,我发展”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京民李政邵世宏 本章:“你发财,我发展”

    流沙就是一个地方政府陷落的典型例子。

    在807工作组查处流沙案的过程中,黄小士始终只承认自己是为了鼓励出口,才想到了贷款给出口企业的办法,根本不知道这些企业是虚假企业。事实是怎样的呢?请看林有和黄小士的一段对话:黄小士:市里决定出口供货要支持,我们的情况怎么样?

    林有:现在购货企业有颠倒现象,真正有生产能力的厂家,大都不愿出口供货,怕检查、怕麻烦。而喜欢做这些业务的老板,又大多属于生产规模不大、生产不正常、一厂多牌的情况,一遇到检查,就东拼西凑,找厂挂靠。

    黄小士:没关系,假如流沙搞不好,那么山区乡镇不就更惨了吗?流沙是全市经济中心,要找挂靠是很容易的。

    何为挂靠?普宁市一位企业老板在写给工作组的材料中,对此作了详细描述:“工作组来检查前,镇企业管理办公室的江主任通知我到办公室,介绍一个姓曾的老板与我认识,说他是镇委书记的兄弟,要我与他合作做出口贸易,我不同意。工作组到厂检查的前5天,江主任到我厂组织接受检查的准备工作,亲自指挥布置生产现场,重新装修扩大办公室,增设曾老板人员的办公桌和资料柜。

    “工作组到厂检查的前一天,江主任通知我:‘你们的财务账已经和曾老板的合在一起了,等一下你们先看熟,明天按财务账向工作组汇报。’我向他提出不能合账,他说:‘这是上级的决定,你只能执行。’看到曾老板的贸易资料、财务账单据和凭证,全部使用虚假的印章,模仿法人代表的笔迹签名,我又一次向江主任提出不能这样向工作组汇报。他说:‘你不要耽误时间了,这是政府布置的,是上级的命令,也是组织的决定,你要绝对服从。’”

    就这样,真假两家厂集中在同一间办公室接受了工作组的检查。

    有一名流沙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忆,他曾接受指派帮助骗税分子许楚波找企业挂靠。这位工作人员说:“许楚波许诺对方,挂一个厂牌给一笔钱,并说有事他负责。但是该厂老板坚决不同意,又找几家老板谈,还是谈不成,我们只好向黄小士汇报。后来听说黄小士安排国税局出面落实了。”

    其实,税务局也有办不成的时候,林有在检查临近还有虚假企业没有落实挂靠时,向镇长黄小士汇报。黄小士马上让企业办主任帮助虚假企业落实挂靠问题,并在检查前,亲自带领林有、黄小且等人检查骗税分子江极岛等人落实生产规模、生产设备的情况。

    在普宁当地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生产企业真正生产的,得不到任何的扶持,而虚假企业会得到各方面的扶持。上级机关进行检查的时候,政府出面到正常的生产企业去为虚假企业强行挂牌,有些生产企业不愿意挂牌,政府还威胁这些正常的生产企业,这就使得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在当地苦不堪言。

    黄小士等政府官员走到与骗税分子为伍这一步,与干部腐败有紧密关联,但与干部管理制度缺陷也不无关系。

    1999年,普宁市政府下达给流沙镇的工商各税收入任务基数为8100万元,其中增值税收入任务为5850万元。同时规定,完成任务的可按上一年度分成数给予分成;超额完成的,属增值税部分则将该市所得分成与乡镇四六分成;完不成任务的,则要扣减分成数。

    黄小士、林有等人都清楚,该镇的实际税源只有任务的60%~70%,很大一部分税收是靠虚假企业缴上来的。这些企业靠虚假出口,从中央金库骗取出口退税,其中一部分又以税收的形式缴给了当地。这就相当于骗税分子向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交的“保护费”,大家心照不宣,各有所得。于是,不法分子骗取出口退税的干劲越来越大,对流沙镇的税收贡献也就越大。当年,流沙镇政府和普宁市国税城区中心分局都超额完成了税收任务。其中流沙镇超收600多万元,而这些虚假企业虚开的增值税就达到1370多万元,镇政府和税务分局也分别得到1250万元超收分成和120万元经费补贴。

    对黄小士来说,流沙镇全面失守,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认真追究,应站在审判席上的决不只是他一个人。

    普宁市市委书记丁韦文在任期间,骗税经济在本市大行其道,而他却从未在公开场合表示过抵抗或批评,甚至连规劝的话也没有;而市长赖辰俊更怂恿支持骗税经济,为下边骗税企业鸣锣开道;到了黄小士这一级更有恃无恐,黄小士干脆就把上级的意图领会为一句话:“我们的原则是,你发财,我发展;怎么挣钱,怎么干。”

    工作组一位同志说:“我们查了流沙镇政府两年的会议记录,集中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抓计划生育,一个就是抓税收。然而,流沙镇政府抓税收是不择手段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方便以后阅读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你发财,我发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你发财,我发展”并对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