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会师”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京民李政邵世宏 本章:“胜利会师”

    沐着清新而激昂的晨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普三组的杜继邦到了普宁的池尾镇。杜继邦这个检查小组的任务是对池尾镇的5户企业进行检查。

    谈起那天的经历,杜继邦兴致很高。他说,9月4日那天,我们都很激动。“税务闪击方案”打响后,检查工作进行不下去了,因为有无数双手拉扯着你,有无数条绳索绊你的腿。打骗处于胶着状态。你想,我们是劳师远征,对方是以守为攻,如果拖下去,吃亏的是我们。于是,工作组领导在“税务闪击方案”以智取胜的基础上,又出一招:全面出击!你不是玩移花接木吗?你不是玩鱼目混珠吗?你不是玩真假李逵吗?好,我给你来个狂风暴雨,让你顾此失彼,难以招架。“飓风行动”那一天,别说犯罪分子,别说地方政府,就连我都被震撼了。这是多么大的一支队伍,这是多么强的一股力量!当队伍出发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冲动,我觉得自己不是去检查,而是去战斗。我要去的不是企业,而是战场。我们面对的不是应付检查的老板,而是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我们在车上都不太说话,我看了看大家,都有一种临战的激动。只是在途经流沙镇时,我的同伴说,8月23日那天,流沙发现了很多问题,那里的假发票可以用箱装,可以用车载,那里是一个骗税的深渊。

    杜继邦说,过流沙才五六分钟,我们就到了检查的地点池尾镇。这时,已经是上午9点了。幸亏那天出来得早。我记得是5点钟起床,6点钟吃饭,7点半就出发了。到达指定位置后,韩秋处长就给我们发任务单,这任务单是计算机打出来的,然后直接剪开,每个小组拿着任务单找检查单位。每个小组包六七家企业,主要是生产企业,包括贸易公司。

    那天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洪暹强的案子。那天最有意思的是,杜继邦和其他几个组在洪暹强的企业“胜利会师”。什么意思呢?就是几个组找企业找到一块去了。那天最无聊的,就是被人带着你瞎转悠。

    为什么瞎转悠呢?就是根本找不到企业,连个门脸都没有。工作组要查的企业,一般都是“流水”很大的企业,但这样的企业,竟连一个铺面都没有。杜继邦很纳闷,他说,在我们大连,谁注册企业,肯定得有办公场所,工商局的人必须到办公场所去查看,连办公场所都没看就给注册,在我们那儿根本不可能。但是在这儿,没有办公场所,没有实际经营,照样给办理工商注册,办理税务登记,照样可以拿其他单证。所以说,仅税务一家烂了,其他执法部门好好的,都能依法办事,这里成不了全国骗税的策源地。

    找不到门脸,税务局的人还是带你转。要是不带你转,直接告诉你这家企业是地下的,那税务局是干吗吃的?如果这样,那税务局就不仅仅是失职的问题了。尽管事情确实这样,但嘴上还不好直接说。直接说没有这家企业,那税务局不是与人家扯在一块儿吗,那是犯法;如果找不到企业,可能是企业失踪了,税务局也就是失职罢了。避重就轻,税务局的人就带你去找,结果可想而知。这时,池尾分局的那个税务干部就领着杜继邦的小组曲里拐弯地找,找不到,就又打电话询问,找了一大圈,最后还是找不到。杜继邦就问他,这家企业既然是你的管户,你就应该知道它的真实地址。他回答说,我接管的时间不长,办税务登记的时候我还没来呢。不知是他瞎话说得像还是他真的接管时间不长,杜继邦权且拿他的话当真。于是,杜继邦他们就又找到前任管理人。前任来了,说不在这儿,就又带检查小组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又是七拐八拐的,到了一座楼前。杜继邦以为这座楼就是了,但那个专管员却说,以前办公地点是在这儿,现在没有了。杜继邦知道,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一旦找不到企业,就说以前在这儿,现在没了。后来杜继邦去其他几家企业,大多数也是这样的情况。没有企业,检查小组就拍照片,让当地税务分局出证明,说明这是家虚假企业。

    杜继邦说,这只是一个插曲,接着他又给我们说洪暹强的企业。洪暹强后来成了“807”的大案,虚开额大得吓人,如果加上接受人家的虚开,总数超过了10亿。杜继邦说,洪暹强这个人的名字比较怪,那个“暹”字是泰国的旧称,计算机打不出来,于是我们就把中间这个字改成了“婵”字。后来审问他的时候,就叫他洪婵强,他照样也答应。

    洪暹强自己经营了二十八九家工厂,其中还有贸易公司。到了他的厂子,杜继邦一看是一座小楼,立马就愣住了。面前不就是一栋很普通的楼房吗?粤东农村时下都喜欢盖一家一栋的小楼,楼房一般三层高,面积大约在二三百平方米左右。每个楼门上都有着自己的名号,大都写着“聚德楼”、“福星楼”、“德昌楼”、“福满楼”等等,或者干脆以房主自己的名字命名,这成为粤东农村的一大文化景观。那位税务干部就把检查人员带到这栋“振池楼”前。这里是池尾镇,“振池楼”是振兴池尾的意思。这家企业一年进出几千万元,“振池”这个名字应该说还是担当得起的。但是,如果说这座楼房是进出几千万元的企业,说给谁也不会信。于是,杜继邦再次问带路的税务人员,要找的企业是不是在这里?那位同志非常肯定地说,上半年他还来过,几千万的生意在这里做,就是这个企业!杜继邦侧目一看,人家牌子还挂在那儿,上面清楚地写着“普宁市强华服装厂”,税务人员还真没说瞎话。杜继邦一琢磨,这洪暹强志向还不小,有“振池”、“强华”之志。可惜,他的“志基”是歪的。当时,洪暹强人已经跑了。普宁假企业多,政府知道根本经不起大规模检查,因此早就通知让他们跑了。但是洪暹强后来还是被抓住了,是在苏州的一个镇里被抓住的。这座楼的小院里有一片草坪和花园,里边的花草全枯萎了,可见已经跑很长时间了。

    到当地派出所了解洪暹强的情况后,工作组又去洪暹强家寻找。洪暹强家紧傍大马路,是一个独门独户独家小楼,是住宅兼做生意的地方。一层有6间,里边装修豪华、设备齐全,三楼有客房、卡拉OK厅、麻将室等等。二层就是办公室和加工厂。办公室很小,有几张桌子,可能不只是他一人的。二层还有职工宿舍,有一个房间放了8张床,就是上下铺的那种。二楼还有两个保险柜,派出所找人把保险柜打开了,但里面什么也没有。房间里有被销毁的纸屑,所有有字的东西全被销毁了,只有没字的账簿一摞摞摆得很整齐,地上的纸箱里满是纸屑,说明屋里的人临撤走之前曾经销毁了所有的证据。东西该拿走的全拿走了,只有一些印章扔在桌上……

    杜继邦说,就在我们挨屋查看时,奇怪的事发生了,工作组的另一路人马也找到了这里。原来,他们也顺藤摸瓜摸到了这里。更可乐的是,我们还没出大院,仅仅不到半个小时,后面又有三四个组来了,原来要找的企业都在一个地方,我们五六个组挤在一起,算是胜利会师了……

    普宁战线指挥韩秋说,“飓风行动”那天地方政府企图以偷梁换柱之术对付检查的伎俩在工作组凌厉的攻势面前彻底破产了。韩秋说,过去我来潮汕地区,为什么没发现虚假企业呢?“飓风行动”揭开了谜底。一切都真相大白之后,再想想这个问题,便发出许多感慨。我们每年下来检查,不管是查甲企业还是乙企业,都是单向的,或者是线式的,从来也没有想过铺天盖地一块儿查。这样,他们就有可能把甲变成乙,或者把乙变成甲。比如,我要检查甲,实际上这是个虚假企业,它根本不存在,但从材料上看,它创造利税几千万元,那应该是一个相当大的企业。我们就给当地政府或税务部门说,就查这个企业。于是甲和乙就串通一气,把别人的牌子摘下来,把自己的牌子挂上去,然后又把自己的人弄去坐在厂长办公室或总经理办公室。不了解内情的人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来这都是假的。我就看过一个很大的企业,有两三千名工人在那儿生产,规模大得很,可这次“飓风行动”一看,原来根本不是我要检查的那个企业。他们就用这种办法欺骗了很多人,不仅仅是骗上边的检查组,还有外地许多企业。外地企业过来一看,嗬,这么大的企业,这么大规模,又这么气派,好,成交;好,投资;好,把钱打过去……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假的,是冒名顶替、鱼目混珠的。“飓风行动”是大兵团作战,是全线出击,于是,真企业为假企业挂牌不成了,但多家企业“拥有”一个工作场地的现象顿时暴露,虚假企业的身份被当即确认。


如果您喜欢,请把《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方便以后阅读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胜利会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胜利会师”并对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