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媒体“新战略”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向华 本章:二、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媒体“新战略”

    当今世界是一个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时代。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与公众中介的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成为遏制危机扩散、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澳大利亚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Robert.J.h)将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概括为:一是提供信息,指导公众在不同的危机情境中行动;二是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三是危机发生时警示公众;四是为危机管理者提供信息,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情绪,可以理解和分析较大的危机;五是提供有关做什么、去哪里、联系谁及采取什么措施的信息,以控制并解决危机。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媒体“新战略”主要包括:

    第一,启动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启动新闻发布应急机制,成立新闻发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要立即成立工作组,分工负责对外口径的拟定、新闻发布稿的撰写、现场记者管理和舆情监控分析等。

    第二,掌握情况。一是事件现场指挥中心要安排专人,负责向新闻发布领导小组通报情况和最新动态;二是当地宣传部门要向上级宣传部门报告情况,提出新闻发布的初步方案和对外口径。

    第三,打好招呼。关于突发事件等敏感问题的采访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过一些明确的规定。各地各部门要及时与宣传部门沟通,通过宣传部门招呼各层面的新闻单位遵守新闻纪律,不得擅自采访报道,做到舆论引导正确,帮忙不添乱。

    第四,研究口径。要立即研究新闻发布口径,应对媒体和社会的关注。拟定口径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过分技术化处理而失去对本质的把握,过于追求微观层面的精准而失去对宏观层面的把握。特别要突出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作为。

    第五,专人发言。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各级政府要把新闻发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考虑,在第一时间安排新闻发言人统一向媒体发布信息、接受采访、接待记者,争取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第六,主动沟通。要加强和上级媒体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第七,做好服务。要适应我国全面开放境外媒体记者来华采访报道的新情况,以更加开放、开明的姿态,积极应对境外媒体的关注。

    第八,监控舆情。突发事件关注度高,相关舆情错综复杂,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舆情信息监测和交流机制。

    第九,择机发布。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既要讲究时效,更要讲究时机,在新闻发布问题上,一是要提出时间方案,考虑什么时候发最合适;二是要提出发布层次方案,考虑由哪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来发布;三是要提出媒体方案,考虑对哪些媒体发布;四是要提出发布形式方案,考虑召开新闻发布会还是发新闻通稿等。对一些特殊事件,还要提出内外有别的发布方案,考虑对国内媒体如何发布,对境外媒体如何发布等。

    第十,争取支持。要通过宣传部门在第一时间将情况如实上报上级,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

    资料链接 汶川地震中的媒体报道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不仅使震中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全国多数地区的民众都有震感。然而,这次强震并没有造成社会恐慌,各地很快恢复了常态,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在强震面前保持了冷静和理性。

    显然,这种理性归功于及时的信息公开和透明、通畅的信息传播,政府和媒体在这次危机事件中迅速、高效地承担起了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就从地震到来那一时刻起,各类媒体进行了及时充分的报道,这次危机事件的信息传达和报道非常客观、及时、生动,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一致赞扬。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在《中国对地震的回应异常公开》一文中盛赞道:尽管世界很多地区有大量这样的灾难场景,但对于一个以前对灾害报道严格控制的国家而言,电视上不断播放的救灾工作是了不起的。

    总之,媒体是社会公器,为公众行使社会守望的职能。媒体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危机传播,不同于一般新闻的传播,它是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作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作为媒体,应该发挥其环境监测功能和社会整合、解释的功能,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增加责任感,讲究艺术,不断提高危机传播的水平。


如果您喜欢,请把《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方便以后阅读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二、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媒体“新战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二、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媒体“新战略”并对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