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赋予演讲生命力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向华 本章:三、赋予演讲生命力

    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领导干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向听众或者媒体发表讲话。所以,演讲作为一门激发人们心灵之火的艺术,熟练掌握并运用这门艺术,学会赋予演讲生命力,对于领导干部提高整体素质,做好领导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门艺术,演讲虽然也是以“讲”为主,但是这种“讲”还同时要体现“演”。它不仅要把事和理讲清楚,让人听明白,而且还要通过在现场上的直观性言态表达把事物和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感人,既有情感的激发力,又有声态并作的审美感染力。演讲与报告、发言、讲话等实践活动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演讲不但是一种以讲为主的宣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以演为辅的带艺术性的活动。演讲主要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统一,以及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来作为信息的传达手段。

    背景介绍: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北方军队经过浴血奋战,大获全胜。为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勇士们,修建了葛底斯堡公墓。在落成典礼上,亚伯拉罕·林肯的演说只有短短的3分钟,却充满着真挚的感情,哀痛而振奋,沉重而自豪,堪称演讲中的经典之作。

    演讲原文: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面对观众和媒体,要赋予演讲生命力,领导干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体形象。领导干部作为演讲者的主体形象包括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气质等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领导干部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在一般情况下,不仅直接影响着自己思想情感的表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美感享受。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装饰美。当然,决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性格化和艺术化的装饰美。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注意装饰的朴素、自然、轻便、得体,并具有时代感。同时注意举止神态的潇洒、雍雅、大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情感的传达,有利于演讲的成功。

    第二,有声语言。有声语言是演讲活动的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情感,直接影响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它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领导干部面对听众特别是面对媒体时的演讲语言应注意以下几点:语言要新鲜,不讲套话、空话;语言要准确,不讲大话、假话。语言的准确性来自思维的精确性,只有想得明白,思考得周密,才能讲得准确,讲得恰如其分;要根据不同的听众,挑选精当的语词,运用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信口开河或泛泛而谈是不会抓住听众的;语言要通俗,尽量使用人人都懂的,有地方特色的群众语言,反映群众的感情、呼声、心愿和脉搏跳动的心里话,像一些口头语、成语、顺口溜等。群众语言讲起来朗朗上口,容易使人接受,能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语言要简练,不讲抽象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啰嗦,抽象;语速要恰当,不要拿腔拿调、不要在不该停的地方停顿,以免造成误会;讲究词语的修饰和表达技巧。

    第三,态势语言。态势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手势、动作、表情等的表演活动。它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它配合着流动的有声语言,表达出演讲者的思想情感;加强着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着有声语言的不足。它主要影响听众的视觉器官,在听众心里引起美感,得到启示,产生效应。它具有空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视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实践中,只有既“讲”且“演”,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这样才能体现演讲的本质属性,也是演讲区别于其他现实口语表达形式的关键所在。

    第四,情感交流。演讲切忌埋头不理听众,要不时用目光和表情与听众交流感情(如同电视新闻播音员那样),可以适当有一些手势,但不宜过多和过大(不能像演戏那样)。领导干部要及时根据听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演讲,如后座的听众听不清,音量要放大一些,听众对某些难点莫名其妙,应作些解说等。

    第五,就地取材。演讲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尽管情境具有相对静止性,但如果领导干部能巧借情境即兴发挥,化静为动,让情境为我所用,就能使演讲应情应景,溢彩生辉。或者,领导干部如果要做即兴讲话,这种讲话没有现成的稿子,来不及认真准备,全靠现场思索和临场发挥,演讲怎样才能“有生命”呢?就地取材是个比较有效、便捷的方法,它以眼前的人、事、景等作为即兴讲话生发的“触点”,不但便于快速构思,而且可以巧妙过渡,把听众自然地带入到你的讲话中,使讲话更有现场感、更具活力、增添几分睿智和情趣。

    资料链接 陈云林借题“101大楼”

    2008年11月3日晚,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设接风宴,为首次来台的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接风。陈云林在致答谢词时,即兴讲了这么一段话:“置身于这座华丽的101大厦,我俯瞰夜幕下的台北,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台湾同胞是热情、友好、勤劳、文明的人民。在这块热土上,他们以自己的打拼精神和聪明才智,创造了名列亚洲四小龙的奇迹,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光荣。为了两岸同胞的福祉,两会已展开制度化协商。我衷心希望两岸和平发展,台湾经济不断增长,台湾同胞幸福安康,衷心祝愿两岸关系就像101大楼一样超过满分,更上一层楼。”

    陈云林就地取材,借助101层的高楼,以一句“衷心祝愿两岸关系就像101大楼一样超过满分,更上一层楼”,充分表达了大陆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最大善意和诚意,既契合他此行会谈的主题,又显得生动形象,贴切自然,实在是精妙。


如果您喜欢,请把《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方便以后阅读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三、赋予演讲生命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三、赋予演讲生命力并对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