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埃勒里·奎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唐诺 本章:关于埃勒里·奎因

    奎因小说中扮演福尔摩斯式大侦探的,通常是埃勒里·奎因,其次是哲瑞·雷恩。

    正如他们的一部推理小说(tery),埃勒里·奎因这个了不起的名字,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人组合而成:其一唤佛列德瑞克·丹奈(Frederic Dannay),另一名为曼佛瑞·李(Manfred Lee)。

    这是一对同样一九〇五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表兄弟,相隔九个月和五个街口,性格却截然不同。丹奈是沉稳、思考型的学者人物,李则是敏锐而活力四射的骚包家伙,因此,两人几乎无不可吵。丹奈说:“我们两个谁都不服输,总想压倒对方。”李则说:“我们这样吵吵闹闹已达三十九年之久,就连对推理小说的基本观念也完全不同。”

    怪的是,这对欢喜冤家却是推理小说史上最成功且最长时间的合作搭档,他们所创造一系列以推理作家兼业余神探埃勒里·奎因为主的数十部推理小说,写作时间垂半世纪之久,全球营销约两亿册,并五次获得美国推理小说最崇高的爱伦·坡奖(Edgars,以推理小说鼻祖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命名)。

    奎因和雷恩<\h3>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丹奈说:“这个家伙的性格真是讨厌极了。”李则说:“他可能是前所未见最乔张作致的人。”

    这一切开始于一九二八年秋天,地点是曼哈顿一家意大利餐馆,这一对年轻表兄弟,得知McClue's杂志和Frederick A.Stokes出版公司合办奖金七千五百美元的推理小说奖,遂食指大动决定联手一试。于是,他们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并以埃勒里·奎因为小说中的破案侦探,写出了第一部长篇(t Mystery),一举拿下此项大奖。

    要命的是,钱未到手书未出版,且两人已买了Dunhill名版烟斗互赠庆祝胜利并雄心万丈打算辞职专事写作之时,主办的McClue's杂志忽然宣布倒闭,两人当场由天堂堕入地狱,所幸原来负责出版的Frederick公司仍愿出版此书,惟酬劳缩水为一人二百美元,在没鱼虾也好的状况下,这部开启半世纪美国推理史的奎因首部长篇,遂跌跌撞撞出版了,卖了八千册,差强人意。

    古典推理的继承者<\h3>

    从此,这位既是作家本身又是书中神探的埃勒里·奎因,便以一年一到两部长篇推理的速度,活跃于一连串谜样的谋杀案中,迅速取代了古典大师范达因(S.S.Van Dine)及其笔下神探菲洛·凡斯(Philo Vance),成为美国推理小说的代表人物。

    但雷恩由于太老了,在一九三三年办完了之后,便溘然长逝,一共只出了四本书,往后仍是年轻的埃勒里·奎因的天下。

    正如海克拉夫()所言:“推理小说就是个结局——结局的破案。”古典正统推理小说,大体上是个颇为纯粹的智性游戏,而整个犯罪乐章的真正高峰,通常便在于书本的破案解说。奎因的小说,除了聪明狡诈的布局和柳暗花明的解说丝毫不让前人之外,在他早期的秘密系列,甚至正面向读者下战书——在破案之前,有所谓的“向读者挑战”(Co the Reader),这是作者一份极具挑衅意味的启示,告诉读者,所有破案有关的线索至此俱已齐备,而这些众声喧哗的线索事实上只可能容许一个破案的解答,只此一个,别无分号,你能吗?

    安东尼·布契(Anthony Boucher)直截了当地指出:“埃勒里·奎因,即是美国推理小说的同义词。”

    基本上,奎因的小说,继承了从爱伦·坡、柯南·道尔一脉相沿至二〇年代起能人辈出的古典正统路线。意即,以某个谜样的犯罪事件(通常是诡谲的谋杀,甚至一连串的谋杀)为始,众多的嫌疑及其线索铺设成迷宫,而由担任破案工作的“大侦探”(Great Detective),通过严谨的理性分析,拨开迷雾,理清真实和假象,找出凶手,完成了社会正义。

    另一位神探雷恩出现得稍晚,他的首次探案发生于一九三二年的纽约市,是为——发表时并非以埃勒里·奎因的名义,改为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书出之后,这两个爱搞鬼却颇有生意脑袋的年轻推理作家,还自导自演一场奎因和罗斯的战争,相互揭短,尖酸地攻击对方小说的弱点,三年后才揭开谜底,把美国推理迷结实地玩弄了一番。

    雷恩和奎因很不一样,他出场时年已六十,耳聋而不耳顺,是退休的莎剧演员,隐居在赫德河畔的古堡内,古堡叫哈姆雷特山庄,堡中的仆人以莎剧命名,摆设和布置皆是维多利亚时期的,雷恩自己则除了一身古老的装扮之外,办案时动不动就援引一段莎剧对白非常麻烦。

    推理史上的连体人<\h3>

    已死和未死<\h3>

    这一对精力旺盛的表兄弟,当然不以创作小说为足。三〇年代开始,他们先带着推理故事进军广播,为期九年之久;跟着又推上了电视屏幕,由明星拉尔夫·贝勒米(Ralph Bellamy)扮演埃勒里·奎因;一九四一年,他们还创办了埃勒里·奎因推理杂志,尽力搜寻高水平的作品,以拔高推理小说在美国社会大众心中的地位,一扫昔日粗糙廉价的印象。

    到了一九七一年,他们仍奋力推出了《美好私密之地》(A Fine and Private Place),李也于是年逝世。

    丹奈则多活了整整十一年,死于一九八二年。

    至于埃勒里·奎因,至今仍未死去。


如果您喜欢,请把《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方便以后阅读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关于埃勒里·奎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关于埃勒里·奎因并对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