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漏网屠夫录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姚辉云 本章:三、漏网屠夫录

    《扬子晚报》1995年11月11日刊登沙舟所写《隔海追踪南京大屠杀见证》一文,就披露南京之役日军还有一柄杀了107人的军刀。

    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南京电视台推出了一部力作—《南京大屠杀》8集系列纪录片。当摄制组人员来到台湾拍摄资料的时候,他们在台中“史政局”军史馆举办的抗战胜利50周年展览会上,就看到了一把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字样的军刀,字迹清晰可见。这是原国民党十六军副军长魏炳文带到台湾的。魏炳文去世之后,其家属把这把刀捐献给了台湾“国防部”党史陈列馆。

    当摄像机对准这件罪恶之物的时候,记者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那“南京之役杀107人”的小字,在镜头前跳跃放大,仿佛是当年死者一双双不肯暝目的眼睛;那军刀上斑驳的铁锈在镜头前缓缓移动,又像是当年冤魂的血液在流淌。谁是这把军刀的主人呢?当然不是田中军吉,也不是向井敏明和野田岩,而是另一名罪恶滔天的杀人魔鬼!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名血债累累的刽子手依然逍遥法外!

    南京电视台记者吴建宁震撼之余,深切地感到,追查出军刀的主人,找到逍遥法外的凶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台湾期间,他就千方百计想寻找到魏炳文将军的家属,可惜由于时间短暂,一直未有着落。

    回到南京之后,吴建宁依然继续他的寻找工作,终于从“南京大屠杀”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兴祖先生那里得到一条重要线索:最初缴获这把军刀的余鸿成先生,现在四川大竹县侨联工作。吴建宁立即拨通了四川大竹的电话,颇费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找到了余鸿成先生。余先生回了一封长信,回忆了收缴这把军刀的经过。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余鸿成作为十六军的辎重营长,奉命前往河北定县接受日军某部的军马。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是一名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胖胖文雅的大尉代表日方交出了10把军刀,其中就有这把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字样的军刀。他当时觉得这把军刀杀了这么多人,太不吉利,就把它和另外4把军刀一起上交了军部,于是,这把军刀就到了副军长魏炳文手中。

    可惜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是日本侵略者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罪行的铁证,因而没有及时将这名血债累累的刽子手追查出来。

    从日军攻陷南京后,为炫耀皇军武威而拍摄的许多照片中,我们也不难找到“杀人比赛”的照片。有一幅照片是这样的:3名日军在疯狂地进行了一场斩杀中国人的比赛以后,一起坐在石阶上擦拭刀上的鲜血。坐在前面的是一名日本军官,由于连续的斩杀浑身发热,脱下军装只穿了一件白衬衣,连帽子也戴不住了,他右手握刀,左手正揩拭着刀上的血迹,向右侧偏着的脸上,两只眼睛正得意地注视着手中的宝刀,仿佛为刚才的杀戮感到无限的荣耀!坐在照片右前方的日本士兵,则是左手握刀,右手揩拭着刀上的血迹,由于杀人太多浑身发热,在这寒冷的冬天敞开了衣襟。拭着刀上的鲜血,刽于手正沉浸在无比兴奋、愉快的回忆之中!石阶后面坐着的一名日本士兵,左手戴着从被害人那里劫掠来的手表,一边擦拭刀上的鲜血,一边在仔细地审视着他的军刀。由于连续的斩杀,大概军刀已出现缺损,他的心里似乎也在感叹着:日本的军刀还需要改良!

    可惜,这张照片上没有留下3只禽兽的姓名,也没有文字说明他们的“辉煌的战绩”,从而使这3名恶魔又成了战后正义之剑惩治邪恶时的漏网之鱼。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京大屠杀·1937》,方便以后阅读南京大屠杀·1937三、漏网屠夫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京大屠杀·1937三、漏网屠夫录并对南京大屠杀·1937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