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冒死突围的粤军将领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姚辉云 本章:四、冒死突围的粤军将领

    真正执行卫戍司令部命令实行正面突围的,只有广东部队叶肇的六十六军和邓龙光的八十三军。接到突围命令之后,两位军长商量:由六十六军打头阵,八十三军作后卫。部队由太平门出城,从紫金山北麓向南作正面突围。

    回到军部之后,叶肇迅速传达了撤退命令,然后和一五九师代师长罗策群来到太平门,亲自站在门边,指挥部队拆除太平门堵塞的沙包,打开城门。在南京城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六十六军以大体上保持建制的队伍出了太平门。沿途到处是堑壕、地雷,部队进展缓慢,到达岔路口时,终于被日军发现,敌人立即进行阻击。部队几次冲锋也没有把敌人打退,代师长罗策群遂策马扬鞭高呼:“跟我来!与敌人拼啦!我们总不能当孬种呀!”先头部队跟着罗师长猛冲上去,这才把敌人打退,罗策群将军也就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冲过岔路口以后,部队已经打散,乘着夜幕的掩护,各自分头突围。军长叶肇和参谋长黄植南一起,在黑夜的山地上摸索着前进。14日清晨,来到汤山附近一个村庄,找当地农民买到两套便衣,化装成难民躲进了山中。寒风呼呼地刮着,山路崎岖难行,两人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饿得饥肠辘辘。傍晚摸到山下找食物,朦胧的月色下,忽然发现路旁有一堆红薯皮,顿时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匆匆用手帕擦了几下,便大口大口地送进嘴里。饱餐以后,又将余下的红薯皮装进口袋中,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天早上,两人看见公路上有难民成群走过,便立即混入难民群中。走不多远,突然遇见一队日军由东向西开拔,狭路相逢,想躲也来不及了,两人心惊胆战地硬着头皮迎了上去,希望能侥幸过关。不料冤家路窄,日本兵偏偏看中了他们,于是两位中国将军顿时成了日军的临时挑夫。黄植南挑着行李走了六七里路,忽然脚痛难忍,一走一拐地赶不上队伍。日本兵气得嗷嗷直叫,看看实在不行,狠狠踢了几脚,黄植南顺势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两眼紧闭,于是一个日军上等兵的行李就压到了军长叶肇的肩上。军长叶肇生平何曾尝过挑担之苦?忽然压上几十斤东西还要匆匆赶路,委实难以胜任。日本士兵看看这名中国挑夫,头发花白,胡须老长,脸上又瘦削又苍白、憔悴,确实是一个没用的废老头,只好另抓了一名青年农民代替,然后狠狠骂了几句,提起皮靴又是几脚,叶肇顺势滚到路边,待日军远去之后,慌忙找到黄植南。这时黄植南“病”也好了,脚也好了,两人吸取这次惨痛的教训,从此远离公路躲入山中,摸清敌情专拣小路行走,终于辗转到达上海,从上海乘船回到了广东。

    六十六军参谋处长郭永镳在岔路口冲散之后,于13日到达句容县九华山脚下的墓东村。在这里他看到许多流浪的广东士兵,散乱混杂,无人率领,不仅部队失散了许多宝贵的士兵,而且广东士兵人地生疏,彷徨无主,极易沦落而陷入悲惨的困境,于是毅然决定在墓东村设立兵站收容。有知情者私下问他:“你身上没钱,何来这么大的胆量?”

    郭永镳回答说:“我估计突围出城的,总会有携带现款的军需,即使没有,到时候再想办法。当官的总不能见散兵坐视不理,见死不救吧?!”

    14日,六十六军一五九师营副林诗学率领建制较完整的一个连来到墓东,接着一五九师四七五旅九五二团上校团长何全标、一五九师四七五旅少将旅长林伟俦也先后来到墓东,林伟俦另设旅部,协助策划,配合行动。几天后,六十六军军部少尉军需翁永年果然带来万元以上现款,部队给养顺利得到解决。

    从12月14日至30日,前后17天,共收容官兵1300多人。全体官兵编为三个营,由林伟俦、莫福如、郭永镳率领,于30日晚饭后出发,经溧水、溧阳、郎溪、广德等县属的大茅山脚,马家、天王寺等地,于1938年1月10日抵达安徽宁国,终于完成了突围的任务。

    八十三军军长邓龙光突围遭遇也同样很艰苦。邓龙光在冲过岔路口之后,身边只剩下参谋长陈文、上校参议柯申甫、参谋处长刘绍武、副官王志,部队只有特务连不到100人的兵力。乘夜摸索着来到飞机场附近,又遇上日军截击,邓龙光命令特务连用急袭压住敌人火力,然后利用机场附近的碉堡掩护逐次跃进,好不容易才摆脱敌人的火力,特务连死伤散失人数过半。于是由参谋处长刘绍武带人在前面探路,远离灯火,专拣黑暗处绕道前行,又不敢发出声音,相互间往往失去联系。到14日凌晨三时许,身边只剩下10人左右,忽然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大家连忙潜伏着静听,渐渐听到了广东话声音,知道是自己人,便尾随着这支队伍后面前进。拂晓前到达一个小镇附近,找农民打听,知道前面便是淳化镇,有日军出没,公路上有敌人战车巡逻,邓龙光决定躲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待黑夜穿越京杭公路。

    14日夜晚六时,正要起程穿越公路时,突然一支队伍经过村庄,邓龙光叫副官前去联系,方知是教导总队马威龙旅长率领的一小队官兵。于是邓军长立即和马旅长见面,双方商议以后,决定由马威龙率部队作先锋,邓龙光等人随后面跟进。部队乘夜摸索着到达公路旁边,马威龙立即指挥队伍迅速穿越了京杭国道。正在这时,从淳化镇突然开来几辆敌人装甲车,向南京方向前进。邓龙光只好潜伏着待敌人装甲车过后再穿越公路,遂与马部失去联系,只好以地图校正方向,向南方摸索前进。午夜后抵达秣陵关附近,遇上大股日军正整装待发,于是折回,潜伏在一个偏僻的村庄,各人向农民买得衣服化装成难民。化装的时候,邓龙光想把突围命令、名片等统统烧掉,参谋长刘绍武建议说,现在还不是消灭军人痕迹的时候,留着这些东西以后也许还有用处。邓龙光想了一想,又把这些证件放回口袋里面。当天找到一位青年农民羌润田为他们带路,傍晚出发。绕过重重险阻,19日到达安徽一个热闹小镇,经了解,敌人在离小镇60里以外地区活动,大家决定在这里休整一天。邓龙光不假思索立即拿出名片,令副官前去寻找镇长,镇长听说有一位军长光临小镇,恭恭敬敬地前来拜见,妥善解决了一行人的食宿等问题,并派出保安队担任警戒。在这里休息了两天,21日到达南陵上官云相驻地,随后转往安徽屯溪收容部队。八十三军共收得由南京突围的流散官兵一两千人,由王得全率领开往湖南集中训练。

    在南京突围中,除六十六军叶肇部一五九师副师长罗策群(突围时代师长)战死外,还有六十六军一六零师参谋长司徒非,八十三军邓龙光部一五六师参谋长姚中英,江防军刘光部一一二师副师长李兰池等将领,在与敌人遭遇中英勇牺牲。而另一名高级将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陆军中将宪兵副司令肖山令,在率领宪兵撤退到下关一带江边以后,见人多船少,十分混乱,遂组织宪兵维持秩序。后日军搜索部队到达江边,水陆夹攻,肖山令指挥身边数百名宪兵奋力抵抗,辗转冲杀,终于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一同殉难的宪兵达数百人之多。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京大屠杀·1937》,方便以后阅读南京大屠杀·1937四、冒死突围的粤军将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京大屠杀·1937四、冒死突围的粤军将领并对南京大屠杀·1937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