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冬天意志”的潜在冲动
    《华为人报》在1993年正式创办后没多久,就受到了公司市场人员和客户的好评,这让我们十分自豪。当时公司的销售人员少,产品销售的地方也不多。所以当客户还没有见过华为人、还没有用过华为的产品时,他们就通过《华为人报》得知了华为是一家不错的公司,华为的做法、文化很有特点和活力;而当销售人员第一次拜访客户时,他们的第一个话题很可能就是从《华为人报》说起。我还记得,当年那些第一代的办事处主任(现在早已纷纷成为华为的副总裁,不少已经离开华为出去创业了)回到公司总部后,连连说我们的报纸办得好,客户很爱看,接着又拿出一沓名单,叫我们从下期起,也给这些人寄报纸。《华为人报》编辑部的办公室,一度也成了客户指定要来看看的参观点。回想起来,那时我们的效率的确很高。我们都没有办报的经验,也不是很懂市场和宣传,不曾想,在华为这家企业办了一份内部刊物,就有这么好的反应。

    《华为人报》只是华为的一个小小分支部门,但是客户面对它,就是面对整家公司。整体性是机器的一个不是属性的属性。现在说起它来,是因为华为公司毕竟不是任正非个人的事!如果企业家是一架先进、可靠的机器,而企业这个组织却不能成为机器,那么后果要么是企业家机器累得提前折旧掉,要么是大量设置监工、包头,拿着扳手、起子和榔头,整天晃悠着,去敲打我们这些螺丝钉。无论哪种情况,企业家机器都没能完成其任务。而这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竞争机器任正非。

    企业家机器必须有相配的企业机器,才能最好地发挥其功能。这一点,任正非做得格外成功。

    或许有人会问:深藏在一个人心中的“冬天意志”有什么用?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听不见,真有那么玄乎吗?难道我们需要从任正非和华为那里学习、掌握的不应该是一些可操作的结论吗?直接告诉我们华为成功的十大经验吧,别老说什么机器、内核。

    我的回答是,倘若一个人没有这种“冬天意志”或类似的东西,我们就很难学到什么。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掌握一种个体性的对待外部世界的应对和处理能力,是个体主动性的提升,而操作性则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很难内化为意识。没有意识,就没有主动性,就不能对始终变幻莫测的现实,作出源源不断的正确判断并根据判断采取适宜的行动。

    任正非非常深刻地想把他自身的内涵,植入到华为这个组织之中。他拼命打造这个组织的方方面面,就是这种想法的持续表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他在接班人这个课题上,总是显得犹犹豫豫和反反复复,叫人难以捉摸。这和他一贯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是不太吻合的。2009年以来,关于他的儿女进入华为最高管理层的传闻越来越多,难道是家族经营的魅力太大了,连我们由衷钦佩的竞争机器任正非都难以抵挡、难以完全拒绝它的诱惑?又或许,他这样做只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难以从别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发现领袖级人物?

    这个问题一旦提及就让人感觉很严重,看起来,我们似乎必须从这个角度去重新梳理前文的观点了。

    但静下来想,又何必呢?其一,接班人的话题不管在哪里从来都是非常敏感的,这其中的瓜葛和真实性旁人又如何能够得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任正非的判断力。其二,我之所以写任正非、写华为,是为了沉淀、物化那些受到启发的灵感和新知,是为了学习并让自己得以提升,并非像媒体一样只是关注那些可能成为焦点的事情。何况,本书如果有受益人,那基本上也不会是华为,而是那些希望创造出世界级企业的人。华为的未来就交给任正非选定的接班人吧!不管是谁,让他去焦头烂额吧。作为旁观者、学习者的我们,只要从任正非已经带给我们的启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任正非这个人简介 >任正非这个人目录 > “冬天意志”的潜在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