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看企业的市值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陈润 本章:更重要的是看企业的市值

    在2007年之前,美的从上到下没有人怀疑向规模和效率要利润的经营之道。一方面要尽力缩短交货期、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继续降价,争取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拿到更多的份额。这种方式是所有家电企业乃至国内所有企业的竞争策略。

    然而,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路到2006年就行不通了。人民币升值给家电行业带来的汇兑损失达10亿元,美的的损失接近1亿元;钢、铝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超过20%,铜更是翻番往上涨。成本暴涨的同时产品价格却不断走低,产业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何享健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经营效率,将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为8个月,竞争对手一般需要1年。

    照这种模式发展,企业只会“吃力不讨好”,越陷越深,效率越快利润越低,甚至亏损越多。何享健找到方洪波商量对策:“规模跟利润到底怎么平衡,哪个更重要?”

    方洪波没回答,他似乎猜到了老板要什么答案。

    果然,何享健潇洒的自问自答:“我既要规模,也要利润。”

    老板当然可以潇洒的既要拿鱼又要抓熊掌,可下面各经营单位的经理们责任就重了,如何将老板所要求的“空中楼阁”建起来。

    过了一阵子,方洪波憋不住了,向何享健诉衷肠:“我现在压力很大。现在不仅讲赢利,还要讲利润的增长率,才能给你高的市盈率。靠我们现有这些东西,有什么赢利模式能支撑?白色家电的利润率要求达到5%,惠而浦、伊莱克斯它们的净利润才2%多。美的如何保证比伊莱克斯、惠而浦做得好?你压成本,就要牺牲你的品质、牺牲你的可靠性、牺牲你的一切,来获得2008年的赢利。2007年的正常经营我觉得没有问题。那2008年、2009年和以后呢?”

    何享健没有给方洪波答案,他让这位年轻人自己去摸索。

    事实上,2007年上半年美的电器业绩不错,股价连续翻番,市盈率达到30~40倍(国际家电业的平均市盈率在18倍左右)。然而,何享健和他的经理们却喜忧参半:投资者对美的内在价值的认同固然可喜,但这并不能排除企业将沦为一些机构恶炒的牺牲品的可能。如果企业不能持续提升经营利润率,品牌价值不能上涨,那股价越高,泡沫就越大,企业也就会越危险。

    这种担忧在2007年7月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何享健就讲得很透彻:“人家给你多少市值,看的是你的盈利,是你的未来。我们现在的净利润一定不能低于5个点,每个经营主体和每个职业经理人都要签合同。这确实让人头疼,但必须有5个点,而且要做到5个点以上。这在家电行业里是很难的。”

    2007年下半年,人们发现美的拐弯了,不在沿着“高效率低价格”的道路埋头厮杀,而是转向“优质高价”市场。以前美的外销部门只是一味简单地按照订单生产,现在开始主动调查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自主设计研发,拿着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去找客户谈判。李东来说:“过去我们不了解市场情况,是守株待兔,但如果我们掌握了从消费者到厂家之间的价值链资源,议价能力自然会提高。”

    时任生活电器事业部总经理的黄健率先提出:“生活电器要实现从五低到五高的策略转型:即从低价格、低成本、低投入、低毛利、低回报转型为高价格、高成本、高投入、高毛利、高回报。”何享健对此十分认同,美的也不再有人提“低价格、大规模”这六个字了。

    这种变化在生活电器事业部体现得十分明显:产品包装用材全部按照国际品牌的要求设计、定做;产品说明书要和西门子、伊莱克斯的一样精美;关键元器件要采用全行业最高品质的材料,可靠性能提高50%。此外,该事业部工人工资由每月1000元涨到1400元。平均摊下来,生活电器事业部总成本增加了10%~15%。

    比成本提高幅度更大的是产品价格。电饭煲、电磁炉、饮水机等产品价格平均调高10%~15%,产品毛利从过去的20%提高到28%左右。黄健说:“我们将把增加的毛利分成三份,分别投放给渠道商、品牌力建设和国际化的终端建设。”这样,美的就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利润也能持续增加。由此看来,何享健手下的经理们采用的“优质高价”策略奏效了。

    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市值信号,主动运用科学、合法的手段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被称为市值管理。它的目的不是让企业当前股权价值最大化,而是长期股权价值最大化。按照何享健2007年在美的提出的设想:到2010年不仅美的集团营收要突破1000亿元,美的电器的市值也要达到1000亿元。

    一年后,美的集团2010年营收目标被上调为1200亿元,企业要力争成为综合实力亚洲前二、全球前五强的白色家电制造商,从而跻身世界500强之列。不过,何享健对市值是否随之上调却并未提及。

    在方洪波看来,通过市值管理实现2010年的远大目标不是问题,他更关心在经营数据指标达到世界500强时企业的股权安排、战略部署、组织架构体系、用人制度、激励机制是否也会进入到500强时代。他说:“美的能否从一个中国家电行业的不老松变为世界级的家电巨头,这是一次变革也好,一次蜕变也好,未来的一切在此一举。”

    我们可以把方洪波的话理解为:世界500强要求上市企业将市值管理作为一种常态机制而不是短期行为,美的能否做到?这个问题,何享健早在2006年下半年就有所思考,他在“牵手高盛”方案初步获得通过后说:“我们要从做产品到做企业,从做企业到做资本。我们的企业不光要讲效益、讲现金流,更重要的是看企业的市值,进行市值管理。现在的世界靠的是科技和资本,只要有钱、有科技,就什么都能做到。”

    没错,这段话不是顾雏军、唐万新甚至牟其中等“资本大佬”说的,也不是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西方高新科技产业领袖说的,而是一向低调的“潜伏者”何享健在“牵手高盛一夜暴富”后说的“疯话”。“从做企业到做资本”这段路何享健尚未走完,这恐怕是他余生付诸全部心血也要完成的事业,其中的艰难困苦不得而知;不过,“从做产品到做企业”这段路我们感同身受,那是在刺刀见红的沙场上拼杀的劫后余生。

    难道真的有这么残酷吗?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让事实来回答吧!


如果您喜欢,请把《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方便以后阅读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更重要的是看企业的市值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更重要的是看企业的市值并对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