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教父:小学毕业的“博士后”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陈润 本章:学习型教父:小学毕业的“博士后”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群体文化家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是由村支书、队长或农村能人从田间地头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拓荒者。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英雄”之后,他们总是谦虚地以“运气好”或“政策好”向世人解读自己的成功。

    何享健也不例外。在他的个人资料中,关于创办美的之前的经历只有一句话:“高小毕业后辍学了,干过农活,当过学徒、工人、出纳。”如果不看真实身份,没有人能够将这段文字描述的主角与千亿元的跨国企业掌门人划上等号。

    2008年上半年,正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最严重的时候,何享健却扔下企业去海外考察:3月飞赴中东、欧洲,4月前往美国、墨西哥,随后在东南亚和日本奔波,11月又赶到中东和北非。在埃及考察期间,他第一个从船上跳下红海,还让下属们一起下水搏击,共同感受。

    何享健一年有1/4的时间在国外,除了借此机会让自己增长见识、充电以外,他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企业制度是否起作用、业务流程是否能正常运转、部下的个人品质能否经得起考验。他认为规范化、不靠某个人控制的机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并相信如果哪天自己离开美的,企业一定能照常健康发展。

    对自己和管理团队的强烈自信源于企业根深蒂固的“学习文化”。何享健有一句名言:绝地逢生不如防微杜渐。他认为,成功之后自我膨胀的情绪和过于乐观的自我认识是企业的大忌。而谨慎小心、勤于反省的能力,让美的在几十年历史中没有出现过重大失误。因此人们会有一种错觉:这家企业平淡无奇甚至平庸,没有经历大风大浪。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任何一个步骤发生之前,其实早已经安排好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名噪一时的保健品企业广东太阳神日薄西山,跌入万丈深渊,一篇题为《太阳神,下一个受伤者会是你吗?》的报道在媒体纷纷转载。何享健看到这篇文章后,立即叫人大量复印,并交给下属认真研读。对于像三株、飞龙、爱多等企业的失败教训,何享健尤其注意,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中层以上干部:“人家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我们,但我们必须注意不能犯与人家同样的错误。”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决不会故步自封。他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才能完成自我超越而不会为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竞争的形势要求企业家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在这方面稍有松懈就会出问题。”这是何享健的真切感受。为此,美的集团内部的大多数会议并不是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检讨存在的问题,以防止战略上或经营过程中的失误。

    在2009年第7期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中,《万科归零》与《任正非: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两篇文章引起了何享健的注意,他问美的高管:“同样是两家做得这么大规模、这么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为什么任正非呼唤把决策者们放到一线去体验炮火,而王石却要把一线的得力臂膀调回身边?两家企业面对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美的,我们该怎么处理?”在下属们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中,何享健的嘴角露出不经意的笑容。

    除了研究国内企业的成败,何享健更注重于学习国际企业,尤其是世界家电巨头。他曾研究过通用电气,对美的与通用的区别也有很清醒地认识:“人家是世界第一,资源、经营能力以及企业文化都很好。我们向这个方向发展、努力,但我们没法和人家比。我们只有向人家学习,学习好的理念、好的文化、好的制度,建立起更好的治理结构、更好的组织架构、更好的激励机制。”

    不过,何享健并不像大多数中国企业那样高调宣布要做“中国IBM”“索尼第二”“再造三星”,而是潜心总结:“有理想当然很好。但是要看怎么做。有的企业做得很大,很有名,但是,如果它是采用国有企业的那一套,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或者采用传统日本企业死板管理、过分控制的那一套,执行能力很强,但创造能力低下,那么,它在未来竞争中就会面临危机。美的不同,美的是在民营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权制度非常健康,有很好的管理机制。我们也有严格的制度,也对员工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基本上是用机制去管理,让员工主要是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有很大的空间,有发挥的余地。”

    1985年,何享健前往日本考察,主要是了解空调产品的前景及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岂料回国后,他不但坚定了发展空调的信心,而且在几年后将日本的事业部制在中国活学活用。尽管如此,何享健依然认为:“相对于日本企业的僵化,美国企业的管理文化比较符合个人理念,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理念。中国人很有能力,表现欲也很强,他要有用武之地,而且又能得到利益。所以,应该想尽办法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同时,这种发挥又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说白了,就是要在集权和放权之间不断平衡,不断完善,不断调整。”

    为此,何享健经常要求美的管理部门对美国、韩国著名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专门研究,看看人家对职业经理人、对管理层的利益关系怎么处理,人家的分配制度怎么建立。同时,他还不忘为国外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植入美的提前做准备。前几年《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电视连续剧在顺德企业家中风靡一时,据说何享健看过不下三遍,其用意不言而喻。历史总能照亮现实,否则怎么总会出现惊人的相似?

    如果不是靠持续学习积累的能量,我们很难想象何享健对美的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时总是胸有成竹,毫无惧色。何享健曾说:“很多跟了我七八年的人都说,从来没见到我悲观和委屈过。我的性格一是直视现实,二是不屈服于前进中的困难。我对事物的规律是有一定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出的问题有多大,如何解决,我的头脑很清楚。这是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胆识。”其实,将最后一句话改为“这是实践与学习中培养出来的胆识”才更符合事实。

    有一次,一位中央领导问何享健什么文化程度,后者如实回答:“小学毕业。”领导摆摆手,不无称赞地说:“你都是博士后了。”正如你所认为的那样,这句话其实是对整个第一代企业家群体的鼓励和赞扬。他们是改革开放30年来“播种”的第一笔财富,也是这30年弥足珍贵的“硕果”。


如果您喜欢,请把《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方便以后阅读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学习型教父:小学毕业的“博士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学习型教父:小学毕业的“博士后”并对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