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唇亡齿寒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龚晓虹 本章:2、唇亡齿寒

    湘西会战隆隆的炮声,震撼贵州黔东大地。

    贵州的黔东地区同湘西唇齿相依。从地理上说同属武陵山区,而武陵山的主峰梵净山就在铜仁的地域上。从文化根源上讲两地都在巴楚文化圈带,楚风巴俗把两地紧密相连数千年。两地文化、语言、生活习惯、民情风俗,甚至人的个性都几乎是相同的相通的。两地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睦邻和谐,相互学习,相互推进,彼此间甚至不分你我,这种情谊难能可贵。

    贵州黔东准确地说应位于黔东北,东与湘西整片地域毗邻,南与贵州黔东南接壤,西与贵州遵义交界,北与重庆相连,是中国大西南通向中原内地的东大门。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武陵山主峰梵净山堪称武陵之源,名岳之宗,乃地球和人类之宝贝。由于境内降水充沛,江河密布,境内河流以梵净山至佛顶山为分水岭,分属两大水系。山脉以东为沅江辰水,主要河流有锦江、松桃河、车坝河、舞阳河等。山脉以西为乌江水系,主要支流有六池河、石阡河、印江河、马蹄河、坝坨河和洪渡河等。河流总长度在1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黔东就有221条,沅江水系有103条,乌江水系有118条。

    黔东地区山街川界,水接楚流,历来为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休养生息的地域。几千年来,俗属川俗,风尚楚风,源远流长的土风文化和外来的儒教、佛教文化孕育了特立独行的边缘人文景观。所以这块地域民风纯朴,性格豪放,人民勤劳勇敢。

    黔东人民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黔东的周逸群和湘西的贺龙,受党中央委派,在鄂西开辟了洪湖革命根据地,后转战黔东。在黔东开辟根据地,建立起云贵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同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在黔东会师后,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把黔东与湘西紧紧相连。

    由于黔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抗日战争爆发后,是中国内地通往重庆最为便捷的一条水上通道。那时,锦江河的江宗门码头一片繁忙,每天都有百十艘大船停泊水上,灯火灿烂,人声鼎沸。成千上万的船夫、民工,把湖南的稻米,黔东的桐油、菜油、花生、中药材以及盛产的朱砂、水银,通过锦江运达江口闵孝,再翻山越岭下乌江,从思南、德江、河沿的乌江到重庆彭水、涪陵,抵达重庆。这是一条远离日军封锁、敌机轰炸的物资运输线。

    湘西会战开始后,从前方搬到铜仁的国立第三中学,上千学生自发组织抗日宣传队,宣传发动群众,支援湘西会战。抗日爱国进步组织和社团,组织动员大批青壮年民工,奔赴湘西抗日前线。驻铜仁的美国教会医院,还组织一批护士队和战地救护队上了战场。

    湘西满目疮痍,焦土一片,往日风景如画的美丽家园,被日本侵略者轰炸成断壁残垣。湘西加油!同胞努力!进步青年学生和抗日爱国进步组织喊出了响亮的口号。湘西不能丢啊!湘西与黔东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湘西丢了,抗战的大后方黔东就难保了,通往重庆的南大门就洞开无阻了。

    奔赴湘西的黔东支前队,同湘西人民一道,为中国军队肩挑背驮地运送粮食弹药,把前线需要的战略物资,通过水路送到湘西前线的辰水、阮江地域。又把战场上万名受伤的中国士兵,从阵地上抬下来,用船只转移到贵州镇远、铜仁和重庆等地。

    黔东地区的松桃县,是苗族同胞的集居地,20多万黔东苗族同胞同湘西苗族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早在明清时期,松桃苗族人民举行多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震惊朝野,他们反抗朝廷的压迫和剥削,得到湘西苗民的鼎力相助,甚至合兵一处,荣辱与共,用鲜血和生命扞卫自己的生存。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湘西苗族兄弟的家园时,松桃苗族人民立即组织动员起来,全力支持湘西苗民弟兄的反抗斗争。松桃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就有上万人走出大山,参加抗日战争,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主要是受两个国民党将领的影响,一个是罗启疆,另一个是欧百川。

    罗启疆,松桃县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1926年任第10军第1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因战功卓着,被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下令擢升为少将团长,同他一起擢升少将团长的有叶挺、黄琪翔,获此殊荣的仅此三人。

    后来罗启疆被李宗仁任命为独立2师师长。在新军阀混战时,罗启疆的独立2师又变成李品仙的部队,并开赴贵州松桃县。那时,松桃县是贵州省的一等县,经济文化人口等名列全省第七位。

    罗启疆在松桃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他在松桃县扩充队伍,以招募的两个团为基础,编为第700团和第701团,番号为独立第34旅,驻守湖北鄂西。抗日战争爆发时,第34旅奔赴上海淞沪战场,大批松桃苗族官兵在淞沪战场英勇杀敌。由于抗战有功,罗启疆被任命为国民党军第82师师长,参加武汉会战以后的所有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对松桃县人民鼓舞极大。

    现在日本人打到湘西来了,这不是打到我们家门口了吗?唇亡齿寒,苗族同胞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呼啦啦全动员起来了。做军鞋,绣鞋垫,缝制干粮袋,妇女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要把最好的布鞋、鞋垫送到前线去;还有大批的苗族民间草医,他们配制枪伤、刀伤的苗药,用船运送到湘西前线。

    松桃苗族青年还组织义勇军,支援湘西苗族兄弟守卫家园。一时间,在湘西这块地面上,除国民党正规军队外,还有各乡村组织起来的民众武装队伍,有苗族义勇军队伍,更有大山的土匪和绿林好汉的参与。他们的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打击日本侵略者,但目的可能就有些差异,大多土匪和绿林好汉是为抢夺日军枪支,用来武装自己。所以说,抗日战争结束后,湘西、黔东的土匪、绿林好汉团伙,几乎全部鸟枪换炮,把自己给武装起来了。直到1950年、1951年这块地域还没有把他们清剿干净,这不能不同湘西会战日军丢弃的武器有关。这些是建立新中国以后的事了,电视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还有小说《武陵山剿匪记》都真实地反映了那段历史。


如果您喜欢,请把《湘西大会战·1945》,方便以后阅读湘西大会战·19452、唇亡齿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湘西大会战·19452、唇亡齿寒并对湘西大会战·1945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