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军(1934—1936)

订阅

红军(1934—1936)

作者:师永刚刘琼雄

分类:文学名著

状态:连载中

更新:2017-11-06

最新:参考文献

开始阅读 查看目录
小说简介
    中国画传风潮开启人师永刚,将历史中扮演重要脚色的名词、行动一一以多元角度附上新一层的当代阅读意义“历史说明书”或是“历史概念书”让过去以狭隘政治角度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我们,及对中国共产党没有历史包袱的六、七年级生,可以有再一次不同的阅读经验和历史感受接续之前《切.格瓦拉画传》的编辑模式和美编格式,《红军》将再为当代历史阅读,启发另一层次的深探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它以关注细节、散点式的记录方式为主,涉及了许多以往未曾涉及、关注的内容,诸如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历、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等等“红军这个词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具备多种解读的意义70年前的故事,对于这代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所谓的解密或者猎奇红军的历史细节非常重要,但放在全球化的当下,我们纪念70年前的这支军队,那些理想者,过多沉迷于揭秘之类的事件,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东西”师永刚说红军(1934-1936)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一段时期,关于共产党的红色军事力量在中华民国逐渐退出主流话题但是后来的结果与中国在20世纪后半的命运,却全系在这一场现在看起来艰难雀又浪漫的一次旅行读者藉由此书有机会再度来到有关红军的回忆中这次的旅行,或者更贴切地称为流亡,曾有人认为远胜于历史上的所有的征程,更是军事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路上的点点滴滴,每一项细节都是认识这个旅程必要的一块散点式的纪录方式与大量的图片史料,帮我们重建历史现场的想象,也触碰到了许多以往我们未曾关注的部分: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例、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红军在70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时尚与传统,在亲历者与想象者中间,成为一个有趣的纪念对象,他们各自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定义,甚至互相印证90岁、80岁、70岁、60岁、50岁、40岁、30岁、20岁、10岁这样一个年龄的纵深与横切面,如同今天的中国一样,传统与现代共存,丰富而复杂,单纯而且充满朝气与活力如此不同的人群?什么会同样地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如何找到集体共存的密码?在这条寻找生存的路上,毛泽东与他的队伍,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方向,整整两年,付出了十多万人的生命,才决定了这条路的终点,或者起点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类群星闪耀”,那些星辰正在1930年代的中国闪耀70年后的今天,在所谓的“历史方向感”里,在所谓的全球化状态下,我们仍然在历史地图中透过这支军队的红色色素,辨认这条1930年代行进路线的方位和经纬,并试图努力地回到常识作者简介:师永刚,生于1975年,1986年军校毕业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从军15年升至副团长画传创始者,《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的《蒋介石画传》《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三毛私家相册》》、《红军1934-1936》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超过百万套畅销书《蒋介石:1887-1975》上下卷、《雷锋:1940-1962》作者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主编刘琼雄:《城市画报》编辑总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杂志行业10年2006年成为“imart创意市集”发起及创办人之一,2008年成为公益组织“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发起人2006年起陆续出版有《雷锋1940-1962》、《切格瓦拉语录》、《红军1934-1936》(合著)等书现工作及生活于广州
最新章节预览 Share
《红军(1934—1936)》全文阅读
首页 >红军(1934—1936)有声小说